ZKX's LAB

孩子到底需要怎样的研学旅行? 你对课外实践和研学旅行的建议

2020-07-19知识14

孩子到底需要怎样的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不是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不是家庭式旅游,也不同于传统的夏令营活动。2016年底,教育部等11家部委发布促进“研学旅行进入中小学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是迄今为止对研学旅行较权威的界定。究竟研学旅行该如何开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从孩子角度看,到底需要怎祥的研学旅行?一、新颖别致的主题教育之旅。根据孩子身心发展、学习知识与品德修养的需要,学校或班级有目的有意识精心设计和组织的、与旅行相结合的主题教育活动,如\"中原寻根研学旅行\"、\"北京名校励志研学旅行\"、“加油向未来野外拓展训练\"等等。由于这些活动主题鲜明、目的明确、载体丰富,又融进了专家讲解、角色表演、演练竞赛等形式,易于被孩子们接受。二、有声有色的集体生活之旅。“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以年级为单位,以班为单位,乃至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集体研学旅行活动,同学们在老师或者辅导员的带领下一起去探险,一起去欣赏风景,一起去野外训练,在共同作息中养成团队意识,。怎样的课程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研学旅行课程? 研学旅行课程内容系统构建可以从这四个方面出发研学旅行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除了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方式、评价方式等课程建设的一般性要素,还需要有研学旅行特有的要素,如:研学主题、研学线路、研学基地、课程手册、活动过程、研学导师、安全管理、经费预算等。研学旅行地点选择与线路设计研学旅行地点选择与线路设计是课程内容设置的决定性因素。基地和线路特色是课程资源的核心价值所在,去不同的地方研学,所学习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因此,要科学设计课程目标与内容,充分挖掘资源的教育价值,可以兼顾去不同的基地开展综合性研学,也可以去同类基地开展专题性研学。专题性研学是指在一地或一类研学基地进行深度研学或持续研学,这样便于对学习主题或领域有专注深入的积累,有助于培养学生潜能和特长,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研学旅行课程开发步骤与基本环节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研学课程实施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通过大量的学校实践案例总结出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8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拟订开发方案、基地踩点考察、制订行程计划、编写课程手册、做好行前各项准备、做好安全保障措施,遴选安排师资人员,面向市场招标或比选。。研学旅行解决什么核心问题? 研学旅行是14年8月21号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最新提出来的。在若干建议中正式提出来夏令营,要鼓励中小学大力做,虽然研学旅行之前是有争议的,但是在经过考察后确定了其可行性和价值性。在11月7日以“依托研学旅行 实践核心素养育人体系”为核心议题的圆桌论坛中,几位嘉宾积极研讨了研学旅行要解决最核心的是什么,而它又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一,把它作为过程来开发,把它作为具有综合性、创造性实践性的扩展来开发。第二,把它当作一种课堂,当作一种没有效率的,没有围墙,没有教师的更广阔的课堂来开发,让学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第三,当作一种手段运用,让学生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去参与,去体验,去总结,去反思,然后让学生在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这样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让学生赢在研学旅行的路上。所谓的研学旅行到底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研学,就是让学生走出校外,走进自然,感受更丰富多彩的世界,学会知识,接受思想的洗礼,直接地接触现实生活。保护母亲河,我们喊得很响亮,可是在学生眼中,大概就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我们就组织学生到香山宫。学生瞻仰了莆田历代水利功臣石像,油然而生崇敬之情。特别是听了莆田第一任县长原鲁山的事迹后,大家更是为他的公仆情怀深深折服。这就是实践的魅力。学生自主的想知道钱四娘修建木兰陂的故事。人家一说,说她如何携金筑陂,说她如何投水自尽,说她如何埋身香山,学生们一下子就被她的大爱精神所感动。学生还自己去查看历史遗迹,了解相关故事。在他们眼里,治理母亲河真真实实的不容易,多少人,多少物,多少心,都凝聚在那。这样,研学活动不尽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还熏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这是课堂上很难学到的。当然,研学之前,应该明确研学目的,选择合适的研学地点,以便达到研学的效果。你会组织学生研学吗?有什么故事也来分享一下。怎样开展“研学旅行”? 所谓“研学旅行”,即研究性学习和旅行实践相结合的一种由学校组织的活动,属于教学内容的一部分。研学旅行有很多种,比如以旅行为主的,参观自然风光,了解历史文化。可以确定好一个目的地,规划好学习课题,带着目的去旅行,老师可以给孩子们讲解一些相关地理、人文的东西,在旅行中讨论,思考,这样学到的东西学生印象更深刻,甚至远比在教室学得要快要深刻。这就是寓教于行,教育部大力提倡研学旅行的目的。并不是只有在学校才可以学到知识。还有一种体验观察为主的研学旅行,可以了解一些特定的职业。比如参观医生的工作,通过参观,了解不同医生的工作流程,了解到我们很少接触的医用器械,身体构成,常见疾病的防御方式等,学到一些正确的预防知识的同时也还可以树立一些正确的职业观念。总的来说,学校组织这些活动就是要告诉我们学习不仅仅是校内的事情,校外一样可以,应该珍惜每次研学旅行的机会。参加研学旅行的要求是什么? 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提升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国民休闲旅游纲要》2013年2月2日《国民休闲旅游纲要》中明确提出:“在放假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高等学校可结合实际调整寒、暑假时间,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并提出了要“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鼓励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寓教于游的课外实践活动,健全学校旅游责任保险制度”。《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年8月21日《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明确了“研学旅行”要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积极开展研学旅行。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将研学旅行、夏令营、冬令营等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纳入中小学生日常德育、美育、体育教育范畴,增进。您对学校开展的研学旅行方面的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更好的建议 孩子定期参加学校开展的研学游,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视野更开阔。研学游是链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最好的桥梁,是学校教育的延展,孩子可以通过主题研学游中获得课外知识,把课本上的知识带到实践中。研学游的目的是让孩子在游中学,在学中游,这恰恰弥补了学校教育的户外实践教育的不足,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培养文化素养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现在青少年学生普遍缺乏安全意识,学校与家庭可以建议参与一些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研学游或亲子游活动,在孩子在游玩的基础上,学习安全知识与自我保护的技能,一举两得,让安全教育别再缺位,也让孩子平安健康地成长。研学旅行如何让学生“实践出真知”? 学生从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科学、电脑、心理、书法等学科课堂上,学习完与乡村生活相关的知识后,可以与老师一起启程,或者是父母重视孩子的实践,在暑假寒假的时候给孩子报名参加课外实践的活动,前往居民区亲身体验乡村生活,完成各个学科实践任务和融合实践任务。

#旅行#研学旅行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