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晶格的半导体特性 如果超晶格是由两种具有不同带隙的半导体材料构成,每个量子阱都会形成新的选择定则影响电荷在此结构中的运动。这两种半导体材料是交替的以一定的周期沿着特定的生长方向来沉积的。自从1970年江崎和朱兆祥提出这种合成超晶格的方法以来,这种超细半导体的物理机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在量子限域(quantum confinement)概念提出以后,人们已经从孤立的量子阱异质结中观察到了量子效应,这些都通过遂穿现象和超晶格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所以这两种物理概念都是在同样的物理基础上进行讨论的,但是在电子学和光学设备上有着不同的应用。
什么叫超晶格 超晶格 1970年美国IBM实验室的江崎和朱兆祥提出了超晶格的概念.他们设想如果用两种晶格匹配很好的半导体材料交替地生长周期性结构,每层材料的厚度在100nm以下,如图所示。
多量子阱与超晶格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都是两种或以上的半导体材料交替生长出的周期性薄层的微结构材料,我的理解,不同的在于,多量子阱由于量子限域效应,即当其一维多量子阱薄层线度与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可比拟时,电子态呈量子化,连续的能带变为分立的能级,形成驻波形式的波函数,且势垒足够厚,可近似认为相邻量子阱中的波函数无耦合.而超晶格 势垒层很薄,势阱之间耦合强烈,人称耦合多量子阱.此时多量子阱的各分立能级延展为能带.叫做超晶格,是因为其周期化薄层线度远大于晶格常数.但通常为几nm、几十nm,与电子平均自由程(德布罗意波长)可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