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陕北子长道情伴奏 子长的民俗文化作文

2021-04-25知识5

陕北道情的历史源流 道情,是由古代道士念经、演唱、诵咏道教中的情理而得名的。据《唐书·礼乐志》“调露二年(公元679年)高宗命乐工制道调,祀老子”以及芝庵的“道家唱情,释家唱性,儒家唱理,故曰唱道情,或曰道情,即道情调也,与法曲异名而同实”的说法便可得知,道情产生于唐代,最早是道教观内咏唱的“经韵”,文体为诗赞体。后来吸收了词调、曲牌,演变成为民间布道时演唱的“新经韵”也称“道歌”。唐代,皇权与道教关系密切,将道教作为国教。为了维护道教的地位,争取信徒,道士在道院大唱道经故事。为了招徕更多的听众,又采用民间故事和历史传说故事来演唱,逐渐将道院里的说唱传至民间。后经艺人们的创造、发展,形成了简单的、也是最早的道情清唱、说唱形式。道情就是这样随着道教的兴盛而兴起。宋代,以道教为正教,大力宣扬道教之说。真宗尊奉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并修筑了极为壮丽的昭应宫、会灵观。后来,徽宗迷道更甚于真宗,在全国各地广修道观,使道院与道士剧增。这就使当时流行于民间的道情得到了扩大和发展,主要表现在:在唐代使用琵琶、座鼓、钟、磬等伴奏乐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迄今为止道情仍然沿用的主要乐器—渔鼓和简板,促进了道情唱调。

贺敬之的代表作是什么?怎么样?《回延安》。贺敬之,代表作

豫剧头把-板胡定的什么弦?也就是说:内弦定的什么音,外弦定的什么音,比如,内弦是中音3,外弦是音中6( 豫剧唱腔音乐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比如豫东调高亢嘹亮;豫西调低迪婉转。但豫东调和豫西调也早已融合了。从唱腔总的音域来看,一般在两个八度(5与高音5)以内。唱腔的定调要根据豫剧音乐的特点和演员的嗓音条件来确定。所以,豫剧唱腔较多使用E调(基调),转调多用B调。其它调很少使用。豫剧板胡定弦第一、E调(也称正调)内弦定3,外弦定6;第二、B调(也称反调)内弦变为6,外弦变为2;第三、A调内弦变为7,外弦变为3;第四、F调内弦变为2,外弦变为5。另外,豫剧板胡所用的弦,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也发生了变化。从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所用的弦内弦是皮弦,外弦是粗老弦。70年代时,有的演奏者尝试使用金属弦(俗称钢弦)。由于金属弦发音灵敏,声音更加清脆、嘹亮。所以,现在的演奏者大都使用金属弦。

#陕北子长道情戏#陕北子长道情逛新城#陕北子长道情小戏#陕北子长道情大全#陕北子长道情戏大全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