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正知正见正念正行图片 “正知、正行、正念”是什么意思?

2021-04-25知识2

什么是正知正见 一、正知正见定义:《入行论》很大篇幅说了“正知正念”的重要性:心意是行为的先导,护好自心者方能守住菩萨学处,而护心必须要有正知正念。此处正知指为保护自己的见解、戒律,谨慎观察了知身口意三门,远离染污,保持清净。这个概念有两层意义,第一层是恒时观察明了自己的三门状态;另一层是谨慎取舍,逐恶净心。正知正念和正知正见可能一般人容易混淆,其实二者有很大差别,正知正见是指正确的见解和智慧;二、没有正知正见,即使发大愿、行苦行,也定会走弯路、入魔道。修行的阶段可以分为:“见修行果”或者“闻思修行果”,而闻思的目的就是树立正确的知见,也即正知正见。对于次第根机者而言,没有闻思建立稳固的正见,就去急于修行则无异于盲修瞎链,譬如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往往会成为“形象佛法”,最后“若不如法而行持,正法反成恶趣因”。故曰“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着魔”。

“正知、正行、正念”是什么意思? 正知指符合佛教教2113义的认识,5261没有败坏戒律的作用,是一个4102佛教名词。与之相反的是不正知,意思是败1653坏了戒律。正行,是指规范人们的行为,确立行事的准则。也是北京土话,调皮,没正经的意思。行,读\"形。正念的意思,就是觉照,同时它也意味着深入地观察。正念是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来觉察,即有意识地觉察(On Purpose)、活在当下(In the Present Moment)及不做判断(Nonjudgementally)”。是意识不在虚拟的思维世界里发散、徘徊,而是专注于现实的事物。扩展资料:正念,最早的文献出处,来自佛教《四念住经》,它在二千六百年前被佛陀第一次正式介绍,是原始佛教中最核心的禅法。有时正念也被称为“观禅”或“内观禅”(Vipassanā)。正念在产生后,在亚洲地区,特别是东南亚被广泛传授,它在传承中因为地区和文化的原因逐渐演化为正念禅、禅、大手印等多种形式,但本质是相当一致的。正念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被介绍到西方,为心理学界所注意,由乔﹒卡巴金等学者介绍和科学研究,渐渐改良和整合为当代心理治疗中最重要的概念和技术之一(mindfulness),并因此诞生了正念减压疗法(MBSR)、辩证行为疗法(DBT)、接受实现疗法(ACT)、正念认知。

正知正见!南无阿弥陀佛! 净空法师-正知正见用什么做标准?经典。他的思想不违背经典,他的言论不违背经典,这就是一个正知见人,经典是标准。《圆觉经》里面特别是提出末世众生求善知识,你真正想修行,要求一切正知见人。我们着重这一句,正知正见用什么做标准?经典。他的思想不违背经典,他的言论不违背经典,这就是一个正知见人,经典是标准。如果他所讲的、他所教的,跟经典不一样,我们就要小心谨慎。为什么?如果跟他走了,走上邪知邪见,我们就吃亏,我们就错了。染上这个气分,以后再回头很麻烦。那怎么办?离开。如果这个人他所讲的,在日常生活当中看他的谈话,都跟经典、跟圣贤这些典籍统统能相应,这个不容易,非常非常之难得,那就不能离开。甚至于,这里讲得好,心不住相,不着声闻缘觉境界,这是一桩一桩事情。心不住相,这个难,这就不是普通人。不着声闻缘觉境界,这是小乘境界,那是修大乘的。虽现尘劳,心恒清净。他工作量大,我们看到李老师,他的工作量是一般人五个人的工作量,年岁那么大,我跟他的时候七十岁,我离开他的时候,他八十岁,十年。五个人的工作量,那么大的年岁,他能受得了。七十岁的时候,你看他的人,大概好像只有五十多岁的样子,精神体力旺盛,。

#正知正见正念正行图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