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两宋最受争议的宰相,和秦桧一样一味求和,死后被皇帝追授

2020-07-29新闻5

宋朝真是一个奇妙的年代,既有众多的像范仲淹、王安石、岳飞、狄青这样的忠臣,也有像蔡京、童贯、秦桧那样的奸臣;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奸臣与忠臣的区别,就会发现忠臣大多都是主战,奸臣大多都是主战谈判主和的,跳出历史观点的局限性,奸臣与忠臣就要重新定义,试想一下,无论南宋和北宋都失去了燕云十六州,没有良马繁育基地,西夏的强大又阻隔了宋朝与西域的商贸交流,导致宋朝没有骑兵,或者骑兵不强,这就造成与北方游牧民族抗战的时候,经常处于下风,此时如果学刚明那样,不纳贡、不和谈、不称臣,那么也不可能有两宋300多年的国祚。

所以说,在看宋代史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把主和派看作是奸臣,认为他们都是想着自己的权力和地位,都是想着荣华富贵,秦桧就是那样的代表,其实这种想法是偏颇的,秦桧只是宋高宗的执行者,他的策略,不失为一种曲线迂回策略。我们今天讲的这人物,他是主和派,经常被认为是奸臣,他虽然一味求和,但其实他是清廉之官。我们今天说的这位就是一位很有争议的主和派。

我们都知道秦桧当时就是宰相,现在他出了事,事情还那么大,满朝就没有一个想救他的。但去了一个人,就要提一个人,汤思退就被提拔了上来。据说他被提拔就是因为认为他并不是秦桧的同党。这个时候,前任丞相的倒台是如此大快人心,再无隐患,他成了丞相可谓是权集一人,满朝都还想着他能够与前任完全不同,开辟一个新篇章。

但是,他是一个主和派。他并不认为现在的朝廷真的能够像那些主战派希望的那样往北打回去,起码他认为收复失地现在是做不到的。而且他还认为朝廷现在的状况并不是那么好,朝廷需要的不是大变动,而是维持稳定。他的这些思想就决定了他不可能做到击退金军,振兴国威,他只能妥协求和。也正是因为之前人们尤其是主战派对他期望太大,如今他一味求和,更是令人失望。

为了达成议和的目的,汤思退也是在朝中贬了好些和他政见不一样的官员,逮捕的也不是一个两个,还私下传达了很多符合金军意愿的命令。这些都是他奸臣的作为。但还是有史家认为他其实是救时之相,只是当时的人很多都是他政敌的同党,所以对他非议太过。事实上,他是一科进士,从小就聪明好学,为官也清廉,并不是那些贪官,但这些和他一味求和,还割让疆土并不冲突。有争议是十分正常的,但他的所作所为都记载在史书上,由我们后人评说。

汤思退,极力主张“金宋议和”是适合宋高宗的口味的,但宋孝宗上来之后,主战派占了上风,汤思退再一昧讲和,并且极力排挤主战派张浚这有些不合时宜了;南宋联蒙灭金之后,南宋失去了金国的屏障,最后被蒙古帝国所灭,从这一点看,汤思退还是有战略眼光的,可惜被当成了主战派的替罪羊。对于这些,宋孝宗是心知肚明的,汤思退死后,被赐予岐国公。汤思退像秦桧一样主张谈判求和,但是他是清官,死后被宋孝宗追授岐国公,可以说是两宋最受争议的宰相。

#array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