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烟台山后初家村 烟台的历史发展

2021-04-25知识2

烟台的历史发展 烟台名称2113,源于烟台山。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52611398年),为防倭寇侵扰,当地军民4102于临海北山上设1653狼烟墩台,也称“烽火台”。发现敌情后,昼则升烟,夜则举火,为报警信号,故简称烟台。烟台山由此得名,烟台市也因此而得名。烟台,古为东夷族地。夏朝,东夷族建过国(治所在今莱州市过西)。商、西周、春秋时为莱国地。战国属齐。秦代属齐郡。汉代为东莱郡。晋为东莱国。南北朝为东莱、长广郡。隋为莱州。唐置登州、莱州。宋、元因之。明、清为登州府、莱州府。1858年6月,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天津条约》,辟登州等10处为通商口岸。1861年5月,清政府批准改定烟台为通商口岸,8月22日直隶候补知府王启曾主持烟台正式对外开办仪式,同时宣布筹建东海关。此后,英、法、美等17个国家陆续在烟台设领事馆。1862年2月14日,登莱青兵备道由莱州移驻烟台,道台崇芳兼任东海关监督。1904年改称登莱青胶道,辖登州府、莱州府、青州府和胶州。1911年11月12日,同盟会山东分部在烟台举义。13日成立山东军政府(次日改为山东烟台军政分府)。民国初,撤销府、州。1914年5月,设胶东道(治所烟台),烟台属之。1925年为东海道。1928年废道。1938年1月19日成立。

初旺村的渔灯节有什么习俗? 渔灯节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32633661,是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渔民自己特有的传统民俗节日,主要流传于坐落在45公里海岸线上的山后初家、芦洋、八角等十几个渔村。作为一种祭祀活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三、十四,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渔民都要拜祭龙王、海神娘娘、祭船和送渔灯,祈求海上的神灵保佑新的一年人船平安,出海渔船满仓,日进斗金…。灯,有三层意思。一是取鱼虾丰登之意;二是照亮引路佑护人船平安归来之意;三是使神灵认人识船,保佑人船平安。“渔灯节”起源于何时,又是怎么来的呢?据蓬莱史志《登州府志》(卷二)记载,建村较早的芦洋村(原名芦洋寨)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距今611年。据山后顾家村81岁的顾广信讲,山后顾家村建村已有551年的历史,听他爷爷讲,有村就有渔灯节,渔灯节是从元宵节中分化出来的一个专属渔民的节日。由此推算“渔灯节”应起源于明朝,距今已500多年历史。为何开发区现在有的村是正月十三,而有的村是正月十四过“渔灯节”呢?据芦洋村69岁的老渔民丁义江老人讲:山后初家村村东海湾,是天然渔港,周边渔村的渔船多在此停泊避风,为了祈求人船平安,鱼虾满舱,由周边渔民。

烟台开发区大季家街,道办山后初家村位于开发区什么位置 开发区西北方向,靠海边,轸八高速芦洋出口往北即是

#烟台山后初家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