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汉代戏剧俑 汉代陶俑的种类

2021-04-25知识1

《击鼓说唱俑》的艺术特色 从此俑的整体造型来看仍然属于古拙的艺术风格。作者显然不是简单地模仿生活中的说唱艺人,而是着重表现说唱艺人的一种特殊神气,即企图用他所说唱的有趣的故事引起听众强烈的兴趣。说唱者的那种伸头、耸肩、眉开眼笑、近乎手舞足蹈的神态,把他有声有色的表演刻画得惟妙惟肖,极其传神。从其诙谐而健康的神态中,人们似乎听到了他爽朗的笑声。并且可以想象出他所说唱的内容,甚至使人们似乎看到了在说唱者的前面,有一批听众正在兴致勃勃地倾听他的出色表演。很显然,这一陶俑的作者,似乎很懂得发挥观赏者的联想作用。秦汉陶俑的造型不仅有威武的军阵,也有这样极具生活气息的人物。该件陶俑以灰陶作胎,手塑成型,左臂挟鼓,右手举槌作击鼓状,正忘情地进行说唱表演。其手舞足蹈的形态,眉飞色舞的表情,将一位汉代“说唱艺术家”的现场感觉展现得淋漓尽致,也反映了东汉时期高超陶塑艺术水平。该件陶俑富含浓郁的民间气息和地方风貌。四川的东汉墓先后出土多件形象类似的击鼓说唱俑,这表明当时蜀地说唱表演颇为流行。汉代说唱者往往以身材短胖、相貌滑稽的侏儒充任表演者,同其他舞乐百戏节目同场献艺。扩展资料:击鼓说唱陶俑以写实的手法刻画出了一位正在进行。

汉代“说唱俑”的风格特点是( )。 汉代“说唱俑”的风格特点是()。[单选题]汉代“说唱俑”的风格特点是()。[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A.气势雄大B.诙谐生动C.优雅平衡D.细致写实【答案】B【答案解析】。

具体介绍一下汉朝的百戏(形式,参与人员,具体地点) 百戏:是古代民间表演艺术的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32396166泛称,“百戏”一词产生于汉代。《汉文帝篡要》载:“百戏起于秦汉曼衍之戏,技后乃有高絙、吞刀、履火、寻橦等也。可见百戏是对民间诸技的称呼,尤以杂技为主。角抵戏又称百戏,秦汉时期,盛行百戏。以角抵为基础的、有故事情节和配乐的武打娱乐活动称角抵戏。百戏包括的项目有:1、杂技-寻橦(tong二声)、跳丸、走索、冲狭。2、幻术-吞刀、吐火、易牛马头。3、武打-棍舞、刀舞、剑舞、对打。4、假型舞蹈-凤舞、鱼舞、龙舞。5、舞蹈-巾舞、鞞(bing三声)舞、铎舞、革兆(tiao二声)舞、长袖舞、盘古舞、巴渝舞、建鼓舞、双人对舞。6、歌舞戏-东海黄公,总会仙倡(chang一声)。一、杂技:1、寻橦:古代百戏之一。橦,竿。据现存汉 画,系一人手持或头顶长竿,另有数人缘竿而上,进行表演。2、跳丸跳丸是古代百戏之一,以掷丸上下挥舞为戏。跳丸也比喻时光飞逝。3、走索:又称绳技,中国古老杂技的一种。俗称走索。中国的绳技,由西域传入。4、冲狭chōng xiá古杂技名。类似后来的钻刀圈。二、幻术1、吞刀:咽下去,吞下利刃。古杂剧及行当之一。2、吐火,是川剧中。

#汉代戏曲#汉代戏学生表演#汉代戏曲的类型#汉代戏剧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