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冲樽俎,纵横捭阖”是什么意思? 折冲樽俎[zhé chōng zūn zǔ]解释:指不用武力而在酒宴谈判中制敌取胜。出自:语本《战国策·齐策五》:“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于尊俎之间,折冲席上者也。晋·张协《杂诗》之七:“何必操干戈,堂上有奇兵,折冲樽俎间,制胜在两楹。纵横捭阖[zòng héng bǎi hé]解释:纵横:合纵连横;捭阖:开合,战国时策士游说的一种方法。指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拉拢。出自:汉·刘向《战国策序》:“苏秦为从,张仪为横,横则秦帝,从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鬼谷子·捭阖》:“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示例:政客错实力以自雄,军人假名流以为重,~,各戴一尊。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三十五回。
折冲樽俎,纵横捭阖什么意思 折冲樽俎bai,汉语成语,作谓语、宾语du、定语。zhi拼音:zhé chōng zūn zǔ释义:dao樽俎,古时盛酒食内的器具。原容指诸侯国在宴席上制胜对方,后泛指在外交谈判上克敌制胜。纵横捭阖(zòng héng bǎi hé):“纵横”即竖和横;“捭阖”是开和合,字面上理解成“自如地横竖开合”(达到操纵控制对方的目的)。不过,“纵横”有其特殊含义,是指战国时的“合纵”与“连横”的谋毠。战国时有七国争霸,齐、楚、燕、韩、赵、魏等六国采取了联合对抗强秦的作法谓之“合纵”;秦国则执行分化六国,使其服从秦国而个个击破谓“连横”。因此,这成语用“纵横”(合纵和连横)两大策略指称国际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外交斗争。
折冲樽俎,纵横捭阖什么意思? 折冲樽俎【解释】:指不用武力而在酒宴谈判中制敌取胜。【出处】:此语出自《战国策·齐五策》苏秦说齐闵王曰:“臣之所闻,攻战之道非师者,虽有百万之军,北之堂上;虽有阖闾、吴起之将,擒之户内;千丈之城,拔之尊俎之间;百尺之冲,折之衽席之上。晋·张协《杂诗》之七:“何必操干戈,堂上有奇兵,折冲樽俎间,制胜在两楹。详细释义 折冲:打退敌人的战车,指抵御敌人。起源于折冲骑,其最早出现在中的春秋时代,是一种战车,它的名字的来历就是因为它能遏止别人的冲锋,好象把刀折断了一样,起名折冲,后来因为这种战车车身过大,不利于逐渐来临的战国时期的大型战争,渐渐的淘汰。在汉朝时期,折冲骑兵是外交官的护卫兵,后来有人称这种外交为折冲外交,渐渐的成为一种官位,在三国时期,夏侯惇,甘宁都曾被封为折冲将军。在这里起名折冲的意思,就是从起战术战法上命名的,多少和三国时期的突骑兵有所不同。樽俎:(zunzu)青铜器。同“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樽以盛酒,俎以盛肉。后来常用做宴席的代称:折冲樽俎。谓不用武力而在酒宴谈判中制敌取胜。语本《战国策·齐策五》:“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于尊俎之间,折冲席上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