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步 傩戏 扭秧歌 跳大神是不是一回事? 巫师,南方叫傩,北方叫萨满,有什么区别?当时的音乐和唱词是如何的呢?
如今农村办白事,有一种现象很让人头疼,这就是所说的“薄养厚葬”。对此你怎么看?我今年68岁了,送走父母双亲也十五年了。对农村的老人该厚养薄葬还是薄养厚葬,有切身的。
沔阳花鼓戏的溯源 沔阳花鼓戏从起源到今天经历了三百多年,与许多戏曲一样,起源于民间说鼓歌唱。古时的沔阳州位于“千湖之插。田埂上由一名善唱者击鼓领唱,“打起锣鼓唱秧歌,忘记疼痛快干活”,活泼响亮的歌声号子,遍及田野。明朝万历五年(1577年)沔阳进士费尚伊在《南郊插秧》中写下了“闲依豆棚陪客话,忽闻秧鼓唱农歌”的诗句。沔阳花鼓戏形成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已有200多年历史,发源于沔阳东荆河一带,形成于沔阳、天门地区,流行于沔阳、天门、潜江、监利、洪湖、汉川、京山、钟祥、荆门、鄂南和湘北等地。沔阳花鼓戏由沔阳民歌小调和沔阳方言结合发展而成,明末清初具雏形,清末民初已具规模,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为鼎盛时期。沔阳邻近各县先后都有大批艺人来沔阳拜师学艺,或有沔阳师傅到江汉各地传艺,解放初沔阳花鼓艺人数量空前,据《荆州花鼓戏志》载,荆州地区1949年前知名花鼓戏艺人579人,其中沔阳(含洪湖)著名艺人多达284人,占全地区艺人总数的一半。当时私人戏班林立,在江汉平原各县城乡甚至河南、湖南等外省农村巡翅演出。荆州花鼓戏源于沔阳州一带。据《沔阳州志》特大水灾纪实记载,清雍正二年(1724年),就有“穿街过市流浪苦,沿门乞生唱花鼓”的情形。乾隆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