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资源量分类 我国储量概念及分级

2021-04-24知识2

非金属矿产资源量/储量的分类系统 经过矿产勘查所获得的不同地质可靠程度和经相应的可行性评价所获得的不同经济意义是非金属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主要依据。据此分为资源量、基础储量、储量三大类 16种类型,分别用三维形式(图 2-1)和矩阵形式(表 2-1)表示。图 2-1 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三维框架图表 2-1 我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注:表中所用编码(111~334),第 1 位数表示经济意义,即 1=经济的,2M=边际经济的,2S=次边际经济的,3=内 蕴 经济的,?经济 意 义未定的;第 2 位数 表示 可 行 性 评 价 阶段,即 1=可 行 性 研究,2=预 可 行 性 研究,3=概略研究;第 3 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即 1=探明的,2=控制的,3=推断的,4=预测的,b=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可采储量。为了把旧标准的储量转换成新标准的资源储量,国土资源部于 1999 年制定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套改技术要求》方案,对新旧标准资源储量套改做了明确规定。根据该方案的有关规定,对于现在开采矿区的新旧标准资源储量对比归纳如下(表 2-2)。一、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依据1.地质可靠程度地质可靠程度反映了矿产勘查阶段工作成果的不同精度,分为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和预测的四种。表 2-2 新旧标准资源储量对比表探明的。

资源量分类 本次资源量估算不同于传统的“地质块段法”和“断面法”,它是基于品位模型进行的,具体原理可描述为:首先把矿体划分成无数个大小相同的块,每个块都有代表其空间位置的三维坐标,此模型即为空块模型;然后根据模型中已知的采样点品位,利用特定的数学方法对其进行空间插值,从而使每个块都具有一个品位值,最终生成矿体的品位模型,从而对矿体进行储量估算。当前BeO、Li2O的工业指标如表8—2所示。表8—2 BeO、Li2O的工业指标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即331类型:是指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勘探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探明的,但未作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仅作了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范围内,计算资源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结果可信度低。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即332类型:是指勘查工作程度已达到详查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控制的,可行性评价仅做了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范围内,计算资源量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可信度低。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即333类型:是指勘查工作程度只达到普查阶段要求的地段,地质可靠程度为推断的,资源量只根据有限的数据计算的,其可信度低。可行性评价仅做了概略。

地下水资源量的分类 由于地下水资源具有上述特性,所以对地下水量的准确表达较困难,因而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术语和分类,有待统一和完善。现将地下水资源分类现状及主要分类简述如下。(一)地下水资源分类现状20世纪50~60年代,我国曾广泛采用原苏联学者H·A·普洛特尼科夫的地下水储量分类,他将地下水分为以下四种储量。(1)动储量:是指单位时间流径含水层(带)横断面的地下水体积,也即地下水天然流量,这代表侧向补给量,单位为m3/d等。动储量具有季节性变化。(2)静储量:是指地下水位年变动带以下含水层中储存的重力水体积,或充满承压水含水层空隙中的重力水体积(单位:m3)。(3)调节储量:是指地下水年变幅带内重力水体积(单位:m3)。上述三种储量代表天然条件下,在含水层中,一定时间内具有的地下水总量,故统称为天然储量。(4)开采储量:是指用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工程能从含水层中取出的水量,并在预定开采期内不发生水量减少、水质恶化等不良后果。普氏分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下水量在天然状态下的客观规律,对我国地下水资源评价曾起过一定的作用。该分类存在的主要缺点是:储量的概念不能反映地下水的特性,各种储量间的关系不明确,没有指出开采储量的组成。

#资源量分类#资源量与储量的区别#资源量#资源量和储量#资源量化什么意思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