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戎人相接,秦人靠着不屈的血性一步步占据脚跟,"秦襄公既侯,居西垂,自以为主少昊之神,作西畤,祠白帝"。百年盛衰,秦人暴霜露、斩荆棘,在秦穆公时得以向西"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然而在争霸道路上,秦国却屡次不敌高速发展的邻居晋国,哪怕秦穆公之后欲继父祖之余烈,向晋挑战,与楚靠拢,却难得一胜,而晋楚弭兵后,秦国更是得不到助力,"向东不能出崤函,争南不能及巴蜀"。在"三家分晋"后,秦国面对曾经的晋国卿族之一的魏也难得一胜,魏文侯以李悝为相,变法图强,又拜吴起为将,侵吞秦河西之地,若再不变法图强,秦国危矣。
一、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战国变法并非秦国一家,甚至商鞅变法可以说是"大器晚成",同时期的还有齐国邹忌变法、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等等,其中魏国的变法经历魏文侯、魏武侯、魏惠王三代,可谓是十分成熟。李悝在魏国的变法,给各国带来了变革的福音,在看到魏国"小霸"于列强后,各国纷纷效仿,激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全国性变法,李悝变法成就了魏国的腾飞,也成为不久的将来,诸多变法家奔走列国,进行变法图强的内容范本,同时促进了魏文侯的称霸大业,为魏国百年霸业奠定基础。
在李悝、吴起的影响下,商鞅成为变法的大家,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公叔痤有知人之明,他把商鞅留在身边,"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是因为公叔痤不想早早推荐能够影响自己位置的商鞅,而死前推荐则能博个知人善用的好名声。然而公叔痤还是小看了魏惠王的"目中无人",魏惠王既不听之任之,也不打算杀之,而商鞅得知"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后,辗转来到秦国面见孝公,将魏国制霸的武器转手相赠,帮助秦国奠定霸业基础。
二、忍辱负重,励精图治
就在三家分晋后,魏国在魏文侯的带领下国势蒸蒸日上,反观秦国却陷入旷日持久的争权斗争中。从秦厉共公身亡后,其子秦躁公嬴欣、秦怀公嬴封先后继位,但大权旁落,秦国开始一蹶不振。周威烈王十一年(前415),秦灵公去世,秦简公嬴悼子在重臣的帮助下夺得君位,为防止不测,年仅十岁的秦灵公之子嬴师隰被迫流亡魏国,这一躲就是二十九年。
秦简公在位时就在政治、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但还是改变不了秦国积贫积弱的局面,秦简公抱憾而终,子秦后惠公即位,屡次攻魏不得,阴晋之战,秦后献公起五十万秦卒欲与魏决一死战,但还是被吴起和五万魏武卒击败,秦国在魏国的攻势下岌岌可危,随后即位的秦出公才两岁,朝政由其母把持,然而出公之母任用外戚和宦官,为了笼络人心而大肆封赏,使秦国的国库空虚,不得不加重税率以增加国库收入,在她执政下,"群贤不说自匿,百姓郁怨非上",潜伏在外二十九年的嬴师隰决心改变秦国积贫积弱的局面,产生夺回君位、实行新政变法图强的强烈愿望。
嬴师隰在魏二十九年,见证了魏文侯开启的百年盛世,偷学了不少经验,在魏文侯、魏武侯面前,嬴师隰恭顺有加,一副亲魏嘴脸,但他的心里无时不刻都想着向魏国挑战,收复河西。眼看秦国再次乱了起来,魏武侯决定帮助嬴师隰夺得君位,建立一个亲魏政权,来对付蹦跶很欢的赵韩,尽管归心似箭,但嬴师隰却拒绝了,想起秦国的困顿低落与魏国的蓬勃发展而形成的鲜明对比,嬴师隰不愿意做有损秦国利益的事,谢绝了魏武侯"好意"的护送,双方立下誓言,嬴师隰保证在魏武侯在世时不与魏国为敌,魏武侯听出此话的弦外之音,对此十分不爽。夺得君位后,嬴师隰埋头改革,根本不在乎外面打成什么样子,在经过十九年的"两耳不闻窗外事",秦国慢慢摘掉了"贫困帽",国内各阶层请战的呼声越来越高,而秦献公嬴师隰不战则已,一战就打败了威胁周天子的韩、魏,秦人大振,在魏武侯,嬴师隰知道曾经的誓言可以不作数了,而秦国东出是必然,于是嬴师隰发兵攻魏,秦将章蟜于石门大破魏军,斩首八万,压在秦国和嬴师隰心中的这块大石头终于可以落下了。嬴师隰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告诉儿子秦孝公嬴渠梁:秦要强,必变法。
三、 不进则退,忘战必危
为了打开局面,战国时期各国相继变法,邹忌"请谨毋离前","请谨事左右","请自附于万民","请谨择君子,毋杂小人其间","请谨修法律而督奸吏",使齐国大治,成为东方大国。李悝凭借废除世袭,招募贤才;废除传统的井田制,采取"尽地力之教"的策略;建立完备的魏国法律《法经》;改革军事制度,建立"武卒"制四项策略,开创了魏国霸业。吴起逃到楚国,得到楚悼王全力支持,楚国迅速崛起;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使赵国掌握了一支闻名天下的骑兵,还因此灭了时常挑选挑衅的中山国,还"向西边林胡、楼烦用兵,到达云中、九原",赵国一跃而上,成为除秦国外国力最强的国家。申不害相韩十五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使得韩国在列强包围下依然相安无事,"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反观在变法上毫无建设的燕国,成了七雄中最弱的,只能靠着间谍游说来苟延残喘。
在内忧外患下,秦国不得不实行变法,正是有了魏国这个前车之鉴,秦国的变法才能顺利推行。但变法代表了流血,带来了阵痛,一个阶层的崛起必然会分割老贵族们的利益,而倡导者更是成为众矢之的。李悝、申不害虽然得以善终,但变法不过是昙花一现,魏国一败再败,霸权不复,韩国成为秦灭六国中第一个被干掉的;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多么威风潇洒,却饿死行宫内;吴起、商鞅都免不了车裂肢解之刑,成为君王的牺牲品,只不过秦国比较幸运,楚肃王借机清扫了旧贵族势力,但将吴起变法视作敝帚,秦惠文王则留下了商鞅变法的成果,使得秦国迎来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