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以什刹海为背景的
京味电视剧《什刹海》
在央视和腾讯、爱奇艺、优酷
同步播出
居住在什刹海胡同里
庄家三代人的生活
展现出活色生香
且充满烟火气息的
地道京味图景
以什刹海为代表的
独特北京历史文化京味场景
引发了一波老北京人的怀旧之感
究竟什刹海有什么历史
现在又有哪些传统文化印记
我们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说说什刹海
电视剧外的老北京文化
走,别光看电视剧了,逛逛活生生的什刹海00:0051:33
城 市
文化范
什刹海是北京城
建城的重要依据
一度曾经是
北京重要的漕运码头
在其影响下的北京城市格局
一直延续至今
它对于北京文化的形成
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因此说
“没有什刹海,就没有北京城”
什刹海的历史十分悠久
曾经是永定河的故道
经过的一片水洼
金代时是位于金中都北面
郊外的一大片水域
被称为“白莲潭”
元代时随着元大都城的建立
这片水域的南部被圈进皇城
称为“太液池”
北部则称“积水潭”
这北部的积水潭
也是现在什刹海的雏形
关于什刹海名称的由来
现在存在几种说法
其中一种说因为在明代中期
这里曾经出现了一座寺
叫做什刹海寺
什刹海因此而得名
明中叶
什刹海水面因稻田增加
而湖面锐减
为了保证皇城的供水
在德胜桥东南开挖了一条
直通下游水面的渠道
与后海隔开
称为“玉河”或“月牙河”
积水潭水由这条岔河直流到前海
南经西压闸流入皇城
同时经三座桥流入前海
后经银锭桥倒流入后海
形成了“银锭观山水倒流”的独特景观
新中国成立之后
玉河改为暗河
上面铺路两侧植柳成林
成为了现在的柳荫街
清代都城中
什刹海的位置和水域形状
基本没有变化
只是和珅在他府邸前面
修建了一条长堤
隔出了一个西小海
后来被填埋
现在的什刹海体校
就建立在这个位置
城 市
文化范
电视剧里的主人公
是宫廷菜传人一家子
于是色香味俱全的菜系啊
很多人都看饿了
什刹海一带汇集了很多
美食老字号和特色小吃店
说说有代表性的几个吧
会贤堂旧址
位于什刹海前海北沿 18 号
是北京“八大堂”之一
大门的门簪上书“群贤毕至”四个字
曾是文人墨客聚会的场所
也是唱堂会的地方
辛亥革命时摄政
王载沣曾在此讨论“军国大事”
庆云楼坐落于烟袋斜街内
是北京最早的鲁菜酒楼
始建于清道光年间
坐北朝南
可以看到前海的景致
是京城著名的“八大楼”之一
庆云楼遵循古建修旧如旧的原则
风格上保留着
中国传统木质楼房的
榫卯结构
全楼保持木头的本色
上世纪九十年代
启功先生为庆云楼题写了匾额
烤肉季饭庄和庆云楼毗邻
创建于道光年间
原名“潞泉居”
因店主姓季
俗称“烤肉季”
经营的烤羊肉久负盛名
羊肉制作技艺
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吃烤肉还分文吃、武吃
武吃的吃法是手拿长竿竹筷
围炉而立
一脚踏在长板凳上一脚踩地
柳泉居
始建于明代隆庆年间
初建时地址在今护国寺西口
院内有一株大柳树和一口甜水井
柳泉居因此而得名
是北京有名的黄酒馆
也是北京著名的八大居之一
传说明朝奸相严嵩为柳泉居题写店名
小店也因此在京城声名远播
老舍先生的
《四世同堂》《正红旗下》
均以此馆做为素材和背景
现在的总店在新街口南大街
豆沙包是该店很受欢迎的食品
什刹海市井风貌
什刹海地区风景优美地理位置独特
形成了这一地区的另一种特色文化
——市井
位于什刹海荷花池西畔的荷花市场
是北京百姓的消夏胜地
兴起于上世纪二十年代
起初是由人们自发形成的
还有就是烟袋斜街
是一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全长 232 米
此街曾名“鼓楼斜街”
清末改称“烟袋斜街”
关于这条街得名的由来
有人说是这条街的形状像烟袋
但更主要的说法是
因为清末时
这里居住有很多的八旗子弟
他们喜爱抽旱烟、水烟和闻鼻烟
所以有很多专卖烟具的商铺,
得这条街得名“烟袋斜街”
什刹海地区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众多
有四项国家级非遗
八卦掌、清廷御膳工艺
烤肉季羊肉制作工艺
宫廷正骨技艺
还有两项市级非遗
比如鬃人就是其中之一
鬃人是用胶泥做头和底座
用秫秸杆做身架
底座粘一圈约二三厘米长的猪鬃
按京戏中的生、旦、净、末、丑
放置于铜盘中
只要轻轻敲打铜盘的边
靠猪鬃的弹力
盘中的人物便会舞动起来
再配京剧的唱腔
老北京人也称它为
“铜盘人”或“盘中好戏”
另外还有 13 项区级非遗
比如皮影
另外去什刹海经常可以看到
面人、脸谱、兔爷等传统手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