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古时百越人的壮族是天峨县青山绿水间最早的居民,这群身着蓝色服饰的壮族乡民被称为“蓝衣壮”。
经过千百年的生息繁衍,壮族在这片沃土上与各族人民携手建立起共同的家园,也扎下了深厚的民族根脉。
天峨县境古属百越之地,秦时归象郡。唐代设置羁糜峨州, 及至北宋,属广南西路观州。
乾隆初年置凌云县,添置县丞,协助知县处理此境所辖政务,时称“天峨分县”,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天峨分县衙署移驻今向阳镇。
1934年冬 当时的广西省政府 析出凌云 南丹 凤山三县的部分地区 并于1935年正式建立天峨县,县治仍为天峨乡之天峨街,正是如今的向阳镇。“天峨”作为县名一直沿用至今。
石峰嵯峨雄奇瑰丽
作为世界上喀斯特地貌中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红水河流域在大自然亿万年的雕琢下,形成了众多鬼斧神工的地质奇观。
在天峨县城西北40千米左右的坡结乡川洞河上,矗立着一座高约120多米、宽约30多米的巨型溶洞,蔚为壮观,犹如崇山峻岭间的一只巨大“耳蜗”,聆听着山川河流的脉搏。又因众多燕子在此筑巢栖息,故得名“燕子洞”。
向阳镇燕来村告里屯的山脚下,一处泉眼藏身于古树与岩石间,汩汩涌出的泉水不仅清澈甘甜,而且还带有丝丝暖意。
据村民介绍,泉水每天会在早中晚时段各出水约两小时。随着时间推移水流会慢慢渗入地下,滴水不存,待地表逐渐干涸,泉眼处又会涌出新的泉水,每日轮回三次,周而复始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天峨县最南端,一座雄奇险峻的天然石拱桥,犹如一条巨虹横跨两岸,绝景天成,气势雄伟,被名为“仙人桥”。
天峨县境内河流属珠江流域中的西江水系,有大小地表河流58条,其中主要河流红水河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县境,全长约112千米,谷幽崖奇、峰险山峻。红水河流域的卡斯特地貌,已成为大地沧海桑田、天翻地覆的历史见证。
蚂舞自由活泼
天峨境内的壮族自古以蛙为图腾,他们相信,对蛙神的祭拜能够使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种祭神祁丰年的心态千百年来深深扎根在壮族人心中,年复一年传承着最浓郁的壮族文化。
“蚂”是壮族乡民对青蛙的俗称,在他们看来蚂的叫声预示着雷雨的到来和庄家的丰收。自古以来壮族人民一直尊奉“蚂”文化,并将青蛙作为族群的图腾标志。
激越的唢呐和深沉的鼓点接引蚂舞队员们陆续登场。蹲伏、跳跃、蹬踏、点踩,独特舞姿在长期的劳作生活中完成了浓缩的过程,浑然一体的歌、舞、乐,充满源于祖先的信仰与旨趣。
“蚂舞”是节日祭祀中的重要单元。舞蹈分为十大项和二十八小项,以播种、插秧、耘田、收割到庆祝丰收的稻作线索,展示着壮族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蚂舞的形式自由活泼,舞姿健美、质朴。十里蛙声在“蚂”们顿挫起伏的跳跃中呼之欲出。聚散开合的阵型变化,爆发出群体协作的能量。他们与代表灾难的“毛人”往来交锋,牵拽纠缠出攘灾除祸的勇气和改造自然的魄力。
作为红水河流域延续不断的壮族民俗文化,“壮族蚂节”在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天峨县的蚂节被授予2014中国优秀民族节庆“最具民族特色节庆”称号。
森林繁茂 候鸟天堂
中华秋沙鸭,一个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生存至今已有1000多万年。它们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素有“鸟中活化石”之誉,当地人也称其为“鳞胁秋沙鸭”或“ 油鸭”。
如今,它们种群数量稀少,被列为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和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
这种色彩艳丽的迁徙候鸟,每年11月抵达广西,次年3月北飞繁殖。它们对“生活品质”从不将就,只会选择无污染的林区溪流栖息,是水环境质量的“指示标”。目前,广西境内最大的中华秋沙鸭越冬种群就在天峨县。
近些年,龙滩湿地的茂密植被和清波澄流吸引着前来越冬的中华秋沙鸭逐年增加。
龙滩自然保护区位于珠江干流红水河上游,属红水河谷地,面积占到天峨县域的13.46%,其中包含湿地3861.46公顷。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上的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宝库”,在抵御洪水、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龙滩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生活着密林中的“石山精灵”——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野生黑叶猴,这是一种两鬓为白色,全身通黑的灵长类动物,别称乌猿。
为了支持展开黑叶猴分布情况的调查工作,保护区安排在适宜黑叶猴栖息的地点布设、安置监测设备,这将为调查工作搜集、获取到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刨汤节”分享喜悦
近些年,天峨县云榜村连续举办的腊月“刨汤节”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锣鼓声声,彩狮齐舞,祭祀仪式也达到高潮,一幅主客同乐的欢庆画面在云榜村上演。
所谓“刨”,是指像木匠刨木一样刨掉猪毛。“吃刨汤”则是主家人的一种客套说法,意思是“家中寒酸,只能请客人吃刨猪毛的水”。
在云榜村,每年立冬以后,家家户户便陆续开始挑选年猪,吃刨汤。这是一种具有桂北地域特色,盛行于广西、四川、贵州等地的悠久民间风俗。
夹起一片晶莹多汁的刨汤肉,斟满一杯自家酿制的“土茅台”,天峨人待客的最高礼遇,就在“刨汤宴”上呈现了出来。
“选年猪”“吃刨汤”,各家各户轮流请客的习俗在天峨流传已久,并已逐渐形成“刨汤文化”,发展为极具地方特色的节日。
绿水青山 生态发展
红水河纳昔村河段的落差优势成为兴建水电站的天然条件。2001年,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标志性工程——龙滩水电站在这里开工建设,它曾有“中国第二大水电站”之称。长388.5米、主厂房净宽28.5米、高74.4米的地下厂房,规模宏大,蔚为壮观。
龙滩水电站自2009年竣工投入生产,不仅满足了广西、广东地区电力增长的需要,同时对于优化华南地区电源、电力结构,减轻红水河下游地区的洪水威胁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2016年底,天峨县的鸭嘴鱼人工繁殖基地在向阳镇治安村建成,基地采取公司与基地合作、党员户帮扶贫困户的模式进行运作。
天峨县政府抓住人力治理与自然馈赠的机遇,着力引导农户保持良好养殖生态环境,推行标准化养殖。
龙滩水电站落闸蓄水后,水面广阔、山岛耸立的库区不仅成为渔人的乐园,也形成了以龙滩为中心,布柳河沿线分布的旅游景区。
在龙滩水电站开工建设之前, 天峨县县委、县政府对红水河淹没区的珍稀野生植物和古树实施了迁地保护,并筹措资金建立了龙滩大峡谷野生珍稀植物园。
经过常年不懈的保护性移植和养护,如今园内已实现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当绿色勾染出天峨的版图,这里被赋予了“森林王国”“绿色天堂”的美名。
用影像记录当下,以地方表达中国
昨天的变迁,今天的影像,明天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