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聊一聊幽州的公孙家,不过不是公孙瓒,而是公孙度、公孙康、公孙恭、公孙渊祖孙三代。他们这一家子在三国乱世开启后,盘踞在辽东50年之久,也是非常牛的一家子。这一家子所占据的辽东,甚至一度被一些史学家称作三国时代的第四国。
先捋一捋公孙家的相关信息
如果将公孙家的辽东比作一个一家企业,那公孙度就是这家公司的开创者兼职第一任董事长。公孙度发家的过程属于很奇怪的那种,就像爽文小说里那样。公孙度原名叫公孙豹,他的父亲只是一个亡命之徒,没给公孙度留下什么家底,也就是说公孙度的起步并不是很好。但是这个公孙度年轻的时候运气好得很,在一个太守底下当小职员。这个太守可能是因为有一个死去的儿子也叫公孙豹,便对公孙度这个年轻人十分疼爱,又是帮他娶老婆,又是跟刘备、公孙瓒那样送去名儒那读书,而且还给了他一个做官的门路“有道”--跟茂才、孝廉差不多性质,是做官的途径之一。
公孙度的官运也好的很
,后来又被董卓的爱将徐荣(跟公孙度是同乡)提拔,做了辽东郡的太守。这个公孙度也挺有手段,上任后杀了一些人立威,之后打高句丽、打乌桓扩充了自己的地盘。当时袁绍、袁术、刘备、曹操、陶谦、吕布、韩馥、公孙瓒等人在中原一带互相征战,也管不到他公孙度。于是这个公孙度也胆子大起来,有了自立之心。不仅从名义上把辽东分成三个郡,还自封平州牧、辽东侯。公孙度这个企业创始人,颇有乘乱打劫的手段,便在辽东当起了山大王。
公孙度这个董事长也没坐稳几年,便一命呜呼。这家企业迎来了第二位董事长公孙康,也就是公孙度的儿子。这个公孙康“在位”的时候,袁绍的儿子袁尚、袁熙跑来依附。在上一篇文章,我曾分析过曹操打完乌桓为什么不继续打辽东的原因。因为打乌桓曹操已经险象环生了,再加上道路不通,运兵运粮都很困难,所以曹操决定先放着。并且曹操还预料到,自己撤军后公孙康会杀掉二袁。果不其然,曹操撤退后,公孙康就把二袁枭首,快递给邺城办公的曹操。另外公孙康还附赠了一份礼物,辽东乌桓单于苏仆延的头。给二送一,曹操兵不血刃,是赚大发了。
不久之后公孙康也一命呜呼了,董事长的位置被公孙康的弟弟公孙恭抢了去,他也是公孙度的儿子。公孙恭董事长的位置一直做到魏明帝曹叡时期,被侄子公孙渊抢了回去,公孙渊是公孙康的儿子。不料这个公孙渊并不是一个有诚信的企业家,竟然骗得东吴的皇帝孙权“气涌如山”。
原来公孙渊上表向孙权称臣,孙权傻傻的信以为真,不听张昭劝告,派了张弥、许宴两个大臣带着一万士兵与无数金银珠宝,去给公孙渊封燕王。没想到公孙渊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学老爸公孙度,把张弥、许宴的头快递到洛阳,讨好魏明帝。消息传到东吴,孙权那叫一个丢脸,气得马上想点齐兵马,坐船去辽东灭了公孙渊。
不过四年后曹魏就跟这个割据一方的公孙渊摊牌了,灭辽大战也爆发了,最终公孙渊跟他的辽东被司马懿平定了。
公孙一家能盘踞辽东五十年之久的原因
公孙家之所以能盘踞辽东五十年之久,甚至比蜀汉还多八年,不是没有原因的。
除了天高皇帝远,当时中原的军阀无暇顾及之外,地理因素是很重要的。
在辽东与中原之间,还隔着一个乌桓,曹操平定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再继续打辽东就很难了。而且在打乌桓的时候,曹操也深刻认识到运兵、运粮之难。甚至曹操撤军的时候,他跟他的部队还差点饿死、渴死,归途是十分狼狈。曹操是一个会知难而进的军事家,但也是一个量力而行的战略家,所以他还是决定将辽东问题放一放,但这一放就是几十年了。
在地理因素之外,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曹操摸清楚了公孙家的企业文化--他们是一批苟安的浑浑噩噩之辈,对中原并没有野心。
这样偏安一隅的小企业,没有继续扩张的动力,先放一放也无妨。再说了乌桓人还横在辽东跟中原之间,起到缓冲作用,即便公孙家有了野心,也要先过乌桓人这关。不仅乌桓人这关不好过,公孙家也需要提防更北面的匈奴人。所以在战略上,曹操有十足的把握公孙家壮大不起来。留着他们或许也能帮中原挡一挡匈奴人,是有妙用的。如果是自己打下来,还得自己派兵守,还得分兵,不是得不偿失吗?
然后是重中之重,曹操的工作重心已经放到了南方的市场。
征乌桓之后,曹操也越来越意识到南方市场的重要性,孙家跟刘家发展迅猛,都在对荆州虎视眈眈。所以曹操制定的下一步的战略布局,是攻占荆州。只要荆州被曹操掌握了,顺流而下可取东吴,逆江而上可进取汉中、益州。再加上当时曹操年纪也大了,也想尽快统一天下,便想提早对南方动手。
公孙家给我们的启示
从公孙家的兴亡史我们可以看出,
做事业的人一定要有野心,只有把自己的企业做强了,做大了,才不会被其他企业消灭或者吞并。
如果是有苟安的思想,迟早会被市场所淘汰。
但公孙家的种种事迹也告诉我们,
做事业也是需要讲诚信
的,如果不能做到刘备那样,那也至少要讲点原则,反复无常的企业,是不会被合作对手所容忍的,迟早要消灭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