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人是谁 传说大禹和涂山氏在新婚后第四天,就接到了舜帝的命令,带人出去治理洪水。大禹这一去就是十三年,中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新婚后,便告别新婚妻子涂山娇,带着一批忠诚的助手,登上治水的路程。妻子送他出门,大禹对妻子说:“我这次出门,要去很多地方,不知什么时候回家,难以照料你。日后你生了孩子,就取名叫‘启’。启,就是启行的意思,以此纪念我们这次的离别吧!大禹和助手们跋山涉水、顶风冒雨,经历了无数艰险,足迹遍及九州大地,为的是察看地势,查明河道。大禹外出治水后,第一次路过家门是在出门后的第十个月,他带人修渠路过家门,这时,妻子涂山娇刚刚生下儿子夏启没几天。这天,大禹路过家门,正巧听到自己的孩子“呱呱”的啼哭声,妻子涂山娇边哄孩子边骂大禹是个不顾家的死鬼。同行的人都放慢了脚步。有人说:“禹王,您回家住几天吧。大禹没有停住脚步,边走边说:“现在灾情严重,治水要紧。还有人说:“你还没有见过自己的亲生孩子,回家看一眼吧。大禹也很想进门去看看妻子和刚出生的孩儿!可一想,工程的事多,还有许多事要他去办,因而摇了摇头,郑重地说:“我现在重任在肩,可不能因家事而误了国事呀。说完,他就大踏步地向前走去。第二。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治水远古时期,天地茫茫,宇宙洪荒,人民饱受海浸水淹之苦.尧帝开始起用禹的父亲鲧治理洪水.鲧治水逢洪筑坝,遇水建堤,采用“堙”的办法,九年而水不息.尧的助手舜行视鲧治水无功,将他诛杀在羽山.舜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他从冀州开始,踏遍九州进行实地考察,决定采用因势疏导洪水的办法.当时的绍兴地区也受到洪水的祸害,被称为荒服之地.大禹治水到了这块荒蛮之地,凿山疏流,将水引入东海,使这片浅海沼泽之地重新成为平原,人民得以从事垦殖为生.大禹曾在绍兴娶涂山氏为妻.新婚才四天,禹便离家治水去了.他婚后离家十三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而不进去.“三过家门而不入”和吃苦耐劳、克已奉公的忘我精神被传为千古佳话,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传说,帝尧时,洪水成灾,天下百姓深陷愁苦之中.尧帝命禹的父亲鲧去治理洪水.鲧率众筑坝修堰,费了九年功夫,也没把大水治伏,因而受到流放羽山(今山东蓬莱东南)的处罚.也有典籍记述鲧被诛杀于羽山.舜继帝位后,洪水仍然是天下大患,便命已成为夏部族首领的禹继续治理洪水.禹欣然领命,但没有贸然行事,而是首先认真总结前辈治水的教训,寻找治水失败的原因.然后,率领伯益、后稷等一批忠实助手,跋山涉水,顶风冒雨到洪灾严重地区进行勘察。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为什么?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不是他太忙了,没时间,而是他不敢入家门。大禹的父亲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没有把洪水制服。因为他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塌了堤坝,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发现鲧办事不力,就把鲧杀了,又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背负着丧父之痛,并没有意气用事,而是选择了忍气吞声。《史记》中记载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不敢入”!大家可以看到,原文记载并不是“不想入”,而是“不敢入”,他不能再重蹈父亲的覆辙,背上“治水不力”的罪名,只能全力以赴的完成治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治理洪水是首要的头等大事,比领军打仗都重要,这样更容易积累政治资本,所以必须把时间都花在积蓄、培植自己的力量上!十三年后,洪水大治,大禹声望达到高峰,而在这么多年的督工奔走中,大禹已经联络了足够的力量,来推翻舜,最终舜不得不让位给大禹!大禹治水在外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与其说他是为了国家、为了百姓而不入家门,其实真正的原因就是禹不敢回家,因为他要用勤勤恳恳的工作来换取自己的生存,不然就会让舜不满意。保不准哪天也会像自己的父亲那样被舜给杀掉。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