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陕北道情二胡 翻身道情电子琴用什么节奏音色

2021-04-24知识1

板胡的板胡分类 按板胡的发音高低及使用范围,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1、高音板胡(俗称梆子胡、大弦或瓢),多用于河北梆子、评剧、豫剧、山东梆子、吕剧及歌舞、演唱、独奏及合奏等,这种板胡用途最广。2、中音板胡(俗称胡呼、秦胡),多用于秦腔、蒲剧、郿鄠、陇剧、陕北道情、兰州鼓子等的伴奏以及器乐合奏和独奏。音箱较高音板胡为大,呈半圆形,背面有金钱花孔,琴杆也较长,定弦比高音板胡低五度,音色浑厚柔和。3、次中音板胡(俗称椰子胡),多用于晋剧和上党梆子。音箱比中音板胡稍大,也雕有金钱花孔。定弦比中音板胡低小三度或纯四度。音色浑厚,音量宏大,宜于演奏缓慢、低沉的曲调。建国后,对板胡进行了不断的改革,现已有一种中音板胡,改用钢丝弦,音色较高音板胡宽厚、柔和,能奏较高的把位。板胡已由伴奏乐器成为合奏、独奏乐器。板胡的品种较多,除用于独奏和乐队合奏的板胡外,还有各地方剧种用的板胡,它们在琴筒的大小、琴杆的粗细、弦轴的长短和琴弦的使用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异。1、独奏板胡,琴筒和面板都较大,直径8~10 厘米,琴杆比二胡粗,全长70~73 厘米,外弦使用钢丝弦,里弦用丝弦,或全部使用钢丝弦。音色宽厚柔美,能奏较高的把位。2、高音板胡。

清涧道情的概述 陕北民歌中有一种叫道情的唱法,听起来不同凡响,唱起来震撼力很强,最好的莫过于那首耳熟能详的《翻身道情》:“太阳一出来哎咳咳海呀,嗨呀、嗨呀、嗨呀,嗨、嗨、嗨—满山—红哎哎嗨哎嗨嗨哟—”这首《翻身道情》最初是1943年由王岚、林农编剧,刘炽编曲的秧歌剧《减租会》中的一段唱腔,是以清涧为中心区域流行的陕北道情基础上改编而成的。1945年中共七大庆祝晚会上首次以独唱歌曲出演,后由安波重新配词、刘炽修改而定名。清涧是陕西省2004年命名的道情之乡。究竟何为道情呢?相传在唐宋时,道教在陕北一带盛行,道人们以道学为意创音谱曲,作出了一种用于宣传道家学说的演奏乐曲叫道曲,并制作了与之相应的渔鼓和简板等伴奏乐器。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喜欢,又将历史故事,神仙鬼话编成各种曲种,这一来果然被众人广为传唱。人们将这道曲与酒曲、爬山调以及哭死人调进行融合,就逐渐形成了后来的“道情”。其特点是以唱腔为主,有时也会间以宾白的方式。道情在陕北一直以广场艺术的形式流传于民间,曲调有:平调、十字调、耍孩调、西凉调、一支梅等,其易学易演有着很多信天游式的随意性特征,这也是道情之所以广为流传的原因。表演时男角身着道袍,手执拂尘,女角。

岔路镇的岔路道情 道情是一种古老的曲艺品种,起源于唐代的《承天》《九真》等道曲。南宋时,道情艺人表演时用渔鼓、筒板伴奏,故又称道情渔鼓。至清代,道情同各地汉族民间音乐结合形成了同源异流的多种形式,如太康道情、陕北道情、江西道情等。道情表演时多以唱为主,辅之以说,有坐唱、站唱、单口、对口等表演形式。“岔路道情”是岔路镇特有的地方曲艺。据镇上老年人回忆,过去岔路一带会唱道情的人很多,除了表演以外,大多是自娱自乐,逢年过节,大家聚在一起即兴演唱道情。演唱者在二胡、月琴等民族乐器的伴奏下,一边有节奏地击拍渔鼓,一边用乡音深情演唱。演唱内容除了地方民间故事、传说等传统曲目外,也可临场发挥,唱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故事等。至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岔路道情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目前会唱的人极少,一些年轻人甚至不知道“道情”为何物,濒临失传危机。近年来,宁海县文化部门重新挖掘、整理了“岔路道情”这种宝贵的民间艺术,通过调查走访,在岔路镇发现了能娴熟表演“岔路道情”的传承人葛民罗,召集了一批民间文艺爱好者,在花堂村组建了一支道情表演队,邀请传承人葛民罗指导编排了《慈孝就是传家宝》等道情曲目。去年秋天,这支表演队。

#陕北道情#陕北道情名段欣赏#陕北道情小戏大全#陕北道情抢财神视频#陕北道情小视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