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甘肃省金昌市的历史沿革 金昌市位于东经101°04′35″—102°43′40″,北纬37°47′10″—39°00′30″。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段,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永昌县 面积5879平方千米,人口25万。。
西北内陆盆地干旱水文地质区 1.基本特征西北干旱区内陆盆地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等。中生代以来,尤其是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堆积了巨厚的中、新生代地层,其中第四系厚度几百米至千余米,是地下水的主要赋存场所。第四系堆积呈明显的分带性,在山前带堆积巨厚的洪积相卵、砾石层,形成山前扇状倾斜平原;洪积相粗颗粒沉积逐渐过渡到砂砾与亚砂土互层组成的冲-洪积或冲积层,形成地势平缓的冲积平原;向下游第四系由厚变薄,冲积层逐渐过渡到冲-湖积或湖积相细颗粒堆积,形成以盐土为主的低平原。地貌上呈现的分带依次为砾质平原带—细土平原带—沙漠带。水文循环的基本规律是:降水、融水和地下水在山区汇入河流,出山后,河水在洪积扇群带大量渗漏转化为地下水,地下水在冲积扇前缘和细土平原呈泉溢出地表转化为河水,河水经过人工引灌和自然渗漏补给下游平原地下水,最终以蒸发、植被生态消耗和湖泊存储等形式排泄。西北干旱区内陆盆地区域水文地质的最基本特征是水文地质的分带性。从盆地边缘到盆地中心,分带规律表现如下:1)地下水埋藏条件与含水层结构:山前扇形砾石平原单一结构潜水带→细土平原多层结构潜水-承压水带。2)含水层富水性:单孔涌水量。
地下水形成演化及盐分迁移特征 下面主要按水流系统进行探讨总结。(一)山前局部地下水流系统(I)分布范围从山前至冲洪积扉裙前缘的溢出带。地下水的形成演化具有如下特点。(1)以单一大厚度潜水含水层为主,沉积物颗粒粗大,导水性极强,接受补给条件好,是盆地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在其形成的整个地质历史过程中,河流出山口后大量入渗补给地下水,入渗系数一般为0.65~0.8,有的高达0.95。地下水经流至冲洪积扇前缘,由于地形变缓和地层颗粒变细而受阻,溢流成泉(集河)。该水流系统内,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速度较快,为地下水积极循环交替带。(2)地下水的积极交替使溢出带上游含水层骨架始终处于淋滤状态,可溶盐含量极低,形成了难溶而稳定的地球化学背景,地下水咸化程度很低,其TDS与补给河水相差无几。溢出带附近,因地下水位埋藏变浅甚至出露成泉,蒸发作用成为地下水咸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仅在浅表地层中积盐,形成咸水,下部仍为TDS较低的淡水含水层。从地质历史过程看,溢出带浅表地层的盐分最终还要被地表水或地下水带至下游区。所以,山前局部地下水流系统属于盐分溶滤带(A)。(3)该局部地下水流系统中水的年龄随河流量大小而异:大型常年性河流溢出带泉水中能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