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退伍不褪色,筑梦小康行

2020-07-28新闻12

——六枝特区牛场乡大箐村党支部书记刘登松二三事

脱贫攻坚英雄辈出,脱贫故事精彩纷呈。

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奋斗历程中,六枝特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实际行动践行“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的铮铮誓言,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个人和先进党组织,展示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在六枝特区牛场乡有个“兵支书”,他用实际行动团结“村支”两委一帮人,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发展产业,践行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他,就是六枝特区牛场乡大箐村党支部书记刘登松,2020年7月荣获贵州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主动请缨,把军人本色亮出来

在12年部队服役期间,刘登松因工作表现突出,先后获两次嘉奖、两次评为优秀士兵、一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刘登松在海拔4000米的唐古拉山新罐哨所工作期间,他积极上进、干净担当、一身正气,练就敢拼、敢干、敢担当的优秀政治品格。

2017年,在青藏高原当了12年兵的刘登松,光荣退伍后被组织上安排到六枝牛场乡林业站工作,本可每天坐坐办公室、过一下退伍后的轻松日子,但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且一直深爱农村工作的他,总觉得村里才是他干事创业的天地。

为此,刘登松应该像在军队当‘大班长’一样当个带头人,带领一班人马干出一番事业。

于是,刘登松主动请缨到大箐村担任党支部书记,“战场”从军队转到农村;身份从大班长变成带领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尽管战场和身份发生转变,但他内心深处永恒不变的是退伍不褪色的责任担当和为民情怀。

刘登松虽不是牛场本地人,但他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他深知,村里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前沿阵地和主战场,要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必须要身先士卒去‘战斗’。

到村工作后,刘登松迅速转变角色,用在部队练就的军人体魄和马上就办的作风,一个月下来,他走遍全村300余户1000余人,摸清全村“家底”,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全村老百姓对他这个“兵支书”真正的认识起来。

发展产业,让群众腰包鼓起来

大箐村地势偏远,是典型的“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喀斯特地貌农村;是一个无道路、无产业、无村集体经济、无发展路子的“四无”贫困村,年年仅靠种玉米,广种薄收,村民生产生活状况越种越困难。

那么,大箐村能种啥?会种啥?思前想后,经过多方调查,刘登松和村“两委”人员多次研究讨论,创造性地提出“把村干部变老板、把老板变村干部、把农民变产业工人”的“三个转变”工作思路,通过组织找能人、能人引大户、大户带农户,将素质优、会经营、懂管理的魔芋种植大户高启才聘为科技副主任,主抓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定期不定期进行思想‘大碰撞’,为大家传经送宝。

“辣椒、魔芋又不是粮食,能卖钱吗?”为打消村民疑虑,刘登松率先发动村支“两委”示范种植魔芋50亩、辣椒100亩,通过精耕细作和田间管理,收成很好,每亩年收入9000余元……赚到钱,乡亲们的热情高涨起来,主动将多年种玉米的土地改种经济作物——魔芋、辣椒、烤烟、车厘子、猕猴桃等。

终于,在刘登松的带动下,一方面,老百姓通过土地流转、务工方式取得良好收益。另一方面,老百姓对村支“两委”干部更加信任和认可。

迎难而上,脱贫攻坚斗志强起来

“山高路遥”,对于大多数人,这就是一个成语,但是对于大箐村的村民来说,这就是生活的写照。

之前的大箐村,村里没有水泥路,仅有一条4米宽的泥沙路通行,组与组、户与户之间全是‘弯弯的泥巴路’,均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

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兵支书”——刘登松,从小就吃尽交通不便之苦,他暗下决心绝不能让村里人再吃这样的苦了。

工作中,刘登松积极主动向上有关单位部门对接协调,多方争取资源和项目,带领村支“两委”积极谋划,还深入田间地头亲自测量等。

村各项工作逐步走向正轨,群众也从一开始的不相信到逐步信任他。天不遂人愿,2019年刘登松的爱人不幸患上癌症,作为家庭的顶梁柱的他,向组织请假陪同到贵阳医学院做手术,一边是病重的爱人、一边是贫困的群众,在省城陪护的他心急如焚,在做完手术后的第二天,他妻子从麻药当中苏醒过来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事了,你抓紧回到大箐去吧,那里才是你的岗位。”“好……”他含泪答应妻子的要求,火速回到工作岗位上。

很多群众看到他回来了,主动到村活动室关心询问其妻子手术情况。在村民大会上,村里的老党员牛熊哽咽地说:“刘书记是我们的好党员、好支书,他舍小家、为大家,全心全意带着我们脱贫致富,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还有什么脸面等、靠、要。”全村的群众都被感动了,脱贫的斗志被激发出来了。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刘登松团结带领大箐村全体村干部“七大员”、驻村干部等一帮人,大箐村顺利通过省级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实现贫困村出列,贫困户、贫困人口全部清零。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功夫不负有心人。”

大箐村在刘登松的带动下,各项工作得有序推进,其成绩斐然——实施种植魔芋辣椒、猕猴桃、烤烟、车厘子等1600余亩,覆盖贫困户82户、流转土地110户,户均增收1500元;解决就近务工60户80人,户均增收12000元;解决困难群众增收致富难题,完成实施农村危房改造34户、串户路硬化3887.6米、庭院硬化5566.24平米、改厕改灶147户,安装太阳能路灯310盏、累计建成小康菜园110个。

如今,大箐村通过产业带动、基础设施的改善,打通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全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老百姓笑了,腰包鼓了……这,还是多亏了“兵支书”——刘登松。

刘登松的出现,定让全村的老百姓披荆斩棘,闯出一片幸福的蓝天。

总值班:田维娟

值班主任:赵鑫

责任编辑:张派睿 高永彦

蒋勇 刘涛 朱娟 王艳 乌蒙新报全媒体记者 胡兴文

#贫困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