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经常出现这样一句话,“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还有一种说法叫“斩使立威”,那么,来使到底该不该斩呢?斩了会有什么后果呢?
其实,“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一般交战双方很少斩来使,因为使者充当邮递员的角色,古代没有电话,没有网络,交战双方只能依靠使者沟通。
倘若斩了来使,就意味着双方不可沟通,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这样或许可以激发士气,“斩使立威”,破釜沉舟,但同样激怒了敌方,使得敌方拼死力战。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斩使立威”,使得己方立于死地,背水一战,总体来看,是不够明智的。
“斩使立威”是有典故的。
东汉时期,北匈奴围攻疏勒城,守城大将耿恭据城死守,粮草将尽,岌岌可危,后来,匈奴派使者前往劝降,但耿恭见了使者之后,二话不说,直接砍了使者,还将其尸体架在城墙上烧烤。
耿恭此举视死如归,但彻底激怒了匈奴,匈奴发动了一波又一波潮水般的进攻,好在,汉朝七千援军及时赶到,冲散了匈奴,耿恭才得以保全性命。
与耿恭相比,司马懿对待使者显然聪明得多。
诸葛亮六次北伐,司马懿龟缩不出,诸葛亮派使者送去一个礼盒,里面装着粉红色女仆装,讥讽司马懿不是个男人,哪知道司马懿看了之后,一点不生气,反倒重赏来使,还与来使聊了起来。
司马懿问:“诸葛亮饮食起居如何呢?”
使者如实回答:“军师事必躬亲,打二十大板,还要亲自数,每天吃米饭不过一升。”
司马懿内心暗喜:“诸葛亮烦心事这么多,吃的这么少,怕不久于人世了吧!”
司马懿通过使者一席话,就窥探出了诸葛亮的身体状态,知道诸葛亮不行了,于是更加坚定了不出战的信念。
与司马懿相比,吕蒙更是利用使者,将关羽打入地狱。
关羽兵败樊城之后,得知大后方被东吴偷袭,于是多次派使者去找吕蒙沟通,吕蒙隆重接待了使者,嘘寒问暖,并带他见了俘获的关羽下属的亲眷们。
这些亲眷们,见了使者之后,纷纷报平安,还委托使者捎去书信,结果,关羽部下见了亲人的书信,士气大损,无心恋战,亲人在敌人手里,哪还有心情打仗啊,于是都偷偷地溜了,拦都拦不住。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荆州丢了,关羽死了!
所以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还是大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