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氢原子光谱的光谱线公式 氢原子光谱中

2021-04-23知识14

氢原子光谱的光谱线公式 1885年瑞士物理学家J.巴耳末首先把上述光谱用经验公式:λ=Bn2/(n2-22)(n=3,4,5,·)表示出来,式中B为一常数。这组谱线称为巴耳末线系。当n→时,λ→B,为这个线系的极限,这时邻近二谱线的波长之差趋于零。1890年J.里德伯把巴耳末公式简化为:1/λ=RH(1/22-1/n2)(n=3,4,5,·)式中RH称为氢原子里德伯常数,其值为(1.096775854±0.000000083)×107m-1。后来又相继发现了氢原子的其他谱线系,都可用类似的公式表示。波长的倒数称波数,单位是m-1,氢原子光谱的各谱线系的波数可用一个普遍公式表示:σ=RH(1/m2-1/n2)对于一个已知线系,m为一定值,而n为比m大的一系列整数。此式称为广义巴耳末公式。氢原子光谱现已命名的六个线系如下:莱曼系 m=1,n=2,3,4,·紫外区 巴耳末系 m=2,n=3,4,5,·可见光区 帕邢系 m=3,n=4,5,6,·红外区 布拉开系 m=4,n=5,6,7,·近红外区 芬德系 m=5,n=6,7,8,·远红外区 汉弗莱系 m=6,n=7,8,9,·远红外区 广义巴耳末公式中,若令T(m)=RH/m2,T(n)=RH/n2,为光谱项,则该式可写成σ=T(m)-T(n)。氢原子任一光谱线的波数可表示为两光谱项之差的规律称为并合原则,又称里兹组合原则。对于核外只有一个电子的类氢原子(如He+,Li2+。

在氢原子光谱中,电子从 应该发出6条,前提是氢原子任意的两个电子能级均能发生跃迁。题目中说一群氢原子的电子从各种不同的高能级跃迁到n=2能级有2条谱线,也就有2种电子跃迁到n=2能级的方式,也就是n=2能级上还有两个可发生跃迁的电子能级,所以电子一共可以在4个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谱线数目为:4!2!(4-2)!6条

氢原子光谱可以用什么公示表示? 氢原子光e69da5e6ba90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3636130谱可以用巴尔末公式表示。波长=Bn2/(n2-22)(n=3,4,5,·)式中B为一常数。这组谱线称为巴耳末线系。当n∞时,λB,为这个线系的极限,这时邻近二谱线的波长之差趋于零。1890年J.里德伯把巴耳末公式简化为:1/λ=RH(1/22-1/n2)(n=3,4,5,·)式中RH称为氢原子里德伯常数,其值为(1.096775854±0.000000083)×107m-1。后来又相继发现了氢原子的其他谱线系,都可用类似的公式表示。波长的倒数称波数,单位是m-1,氢原子光谱的各谱线系的波数可用一个普遍公式表示:σ=RH(1/m2-1/n2)对于一个已知线系,m为一定值,而n为比m大的一系列整数。此式称为广义巴耳末公式。氢原子光谱现已命名的六个线系如下:莱曼系 m=1,n=2,3,4,·紫外区巴耳末系 m=2,n=3,4,5,·可见光区帕邢系 m=3,n=4,5,6,·红外区布拉开系 m=4,n=5,6,7,·近红外区芬德系 m=5,n=6,7,8,·远红外区汉弗莱系 m=6,n=7,8,9,·远红外区广义巴耳末公式中,若令T(m)=RH/m2,T(n)=RH/n2,为光谱项,则该式可写成σ=T(m)-T(n)。氢原子任一光谱线的波数可表示为两光谱项之差的规律称为并合原则,又称里兹组合原则。

#氢原子光谱中#氢原子的14条光谱线#氢原子发射光谱#乐乐课堂氢原子光谱#氢原子的光谱与能级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