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街亭丢失,蜀军占据的天水三郡重归曹魏,第一次北伐功亏一篑

2020-07-28新闻6

公元219年,蜀汉占据的荆州领地被吴军攻陷,而后蜀汉精锐又在夷陵大战中损失惨重,蜀汉不得不调整过于耗费国力的战略进攻计划,转而进入战略防御阶段。

诸葛亮在掌握蜀汉实权以后,他认为荆州的丢失已经让早期的“隆中对”战略破产,一昧防守四川、汉中两地只会被敌军分割包围、歼灭。所以,诸葛亮为了避免蜀汉快速衰弱,便决定以汉中为后方基地向关中地区进军。

三国时期魏吴蜀疆域

其实,汉中原本只是早期“隆中对”战略中的一个次要策动点,而荆州才是战略的主要攻击点。但是,蜀汉失去荆州以后,这个战略计划就缺乏南方的荆州形成机动钳形配合,所以我们从诸葛亮的六出祁山均无功而返的史实中可以得到一个结论。以次要佯攻点作为主要攻击点,势必会因为无法与其他攻击力量形成有效配合而失败。

所以说,有人便认为诸葛亮的六出祁山无疑是在耗费蜀汉有限的国力。但是,如果不是诸葛亮一次次采取主攻的战略攻势延长了蜀汉的防御纵深(注意:之所以诸葛亮可以毫无顾忌地发兵北方,实质是因为吴蜀重新确定联盟关系,从而稳固了四川盆地的南方防御链条,也由此稳固了蜀汉国内的经济、社会生产秩序,保障军备资源的徐徐扩张),而是始终在川地采取被动的守势,蜀汉恐怕在夷陵大败后的几年间便灭亡了。

诸葛亮雕像(甘肃天水)

公元228年,诸葛亮在稳定蜀汉与孙吴的联盟关系和国内秩序后,便决定开展北伐拓宽蜀汉实现一统的北方通道。

三国时期,从汉中进攻关中的道路无非五条道路(五条进攻通道为子午道、祁山道、褒斜道、陈仓道、傥骆道)。虽然说陈仓道可以越过秦岭一带的终南山,并以大散关为基点进入嘉陵江上游谷底,由此直接从谷底西侧进入汉中。但是,这条通道因为早期被汉军长年使用,而后又被曹魏军队破坏,也并无实际军事介入价值。

不过,其中却有一条非常偏僻的通道适合步骑袭扰,这便是祁山。从祁山的地理位置来看,其位居陇右地区南部,承接陇山山系,它可以直接进入汉江谷底的汉中地区。在当时看来,这是非常隐蔽的一条奇兵行军路线,可以极大概率避免曹魏集团的重兵堵截或者防守、攻击。

诸葛亮第一次、第二次北伐示意图

其实,在北伐前期蜀汉内部还有一种北伐路线和祁山道抗衡,这便是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以精锐步兵、骑兵5000名再加5000名运粮军经过子午谷和褒斜道直攻长安腹地,诸葛亮大军在后方机动配合攻击长安城)。

至于“子午谷”奇谋是否能够成功,毕竟它没有真实发生,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仔细分析一下牵制“子午谷”奇谋走向成功或者失败的因素。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虽然子午谷的地势非常险峻,俨然不适合大批军队行军,也很难有进攻的军事价值。但是,子午谷的确是距离长安地区最近的通道,并且子午谷一带的秦岭山脉在当时还属于曹魏、蜀汉的势力空隙。

如果蜀军轻装潜入,一天之内便可以直接到达长安城下,由此发动突然袭击。即使曹魏要想调兵回防长安,至少需要20余天。在这段可以有效机动的时间,蜀汉大军完全可以持续通过子午谷进入长安腹地,转而协同魏延所属的先锋军团攻克长安。

子午谷奇谋进军路线

但是,这种战略的变化周期过大,甚至会暴露蜀汉军队原有的北伐通道。其中一个便是如果曹魏在子午谷谷口及山地布置了重兵,魏延的奇袭策略不就不攻自破了。

还有一点是长安的防备力量如果非常强大,即使魏延的奇兵策略会在先期奏效,等到城防力量偏大于魏延的攻击力量,还没等到诸葛亮大军协同进攻的情况下,魏延所部也就全军覆没了。(注意:长安城周边的地势较为开阔,当魏延军队进入城防外围便会遭到攻击,也不会达到满意的奇袭效果)

最终,诸葛亮经过仔细斟酌后还是选择了可实施能力强并且比较安全的以陇右为基点的祁山道。从历史资料来看,这条通道的主要路线是从陇右的祁山道到达天水,再从天水偏北的陇山道进入关中地区。

蜀汉运粮军队

为何诸葛亮会选择这条道路?这其实都是为整个军队后勤和防卫链条考虑!

陇右地区相当于现在甘肃省的天水、陇南至兰州的带状地区。在这边区域内有非常陡峭的峡谷,这就给蜀军的防卫提供了地理优势。沿途分布的高原土地,便可以让蜀军获得即时补充的粮食,保障军队的战斗力和生命周期,正所谓“进可攻击,退可防守”。

同时,这块偏离曹魏控制重心的地区,军事防守也比较薄弱,即使诸葛亮进行军事攻击时,曹魏要从远处调兵增援陇右也会耗费大量时间而错过最佳救援战机。蜀军一旦占领整个陇右地区,便拥有了向东拓展的后方战备基地,以此和南路蜀汉军队协同进攻关中平原的曹魏军队。

出入川地的剑阁道

不过,因为陇右地区的多个城池依然掌握在魏军手中,所以西进的蜀军便需要连续攻陷魏军所占城池,这样便会在战役前期消耗蜀军的有生力量,出兵西进的速度也会大为降低。但是,从陇右转向关中的战略进攻也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不过,这条进攻陇右的通道也是钳制曹魏军队最为有效和安全的战略方案了。

公元228年初,诸葛亮开启他人生当中的第一次北伐。为了达到有效诱敌的目的,诸葛亮派遣赵云在褒斜道屯兵驻扎,让魏军误以为蜀军将直接进入长安腹地,而诸葛亮便率大军从汉中向西直达祁山,由此营造出一种声东击西的假象。

在战役初期,蜀军势如破竹,连连收复天水、安定、南安三郡,北伐的胜利曙光让蜀汉君臣看到了一统大汉王朝的希望。但是,一个重要战略要点的丢失便让诸葛亮的首次北伐功亏一篑。

蜀汉群臣

在第一次北伐中期,曹魏政权迅速对关中地区做出军事调动,魏明帝曹叡也随即率军驻守长安,以此激励曹魏军队,保障关中地区首府的安全。同时,魏明帝还派遣悍将张郃率军进驻祁山沿线抵御诸葛亮的主路大军,随后曹真也率重兵驻守褒斜道,防止赵云率侧翼军团北进长安。

最后,魏蜀两方的战略焦点便集中在街亭一线。假如蜀军能够长期占领街亭,并以街亭为新的后方补充基地持续扩张,便可以凭借地理优势东进陇山以后,直接进入无险可守的关中平原,蜀军便可以一鼓作气收复关中地区,进而可以北抵曹魏、南控孙吴,蜀汉甚至有一统天下的可能。

街亭地理位置(三维地图)

不过,一旦蜀军在战役前期丢失街亭,那么就等于封锁了蜀军向东扩张的通道,蜀军也势必会陷入磨损士兵作战锐气的持久战状态,也会因为缺乏战时粮草补给而溃败。所以说,街亭就是蜀军北伐的一个重要机遇点。

虽然说马谡率领蜀军迅速占领了街亭以及周边要地,拥有了早期的地理和时间的双重优势。但是,马谡的扎营决策却成为直接导致蜀军在街亭溃败的罪魁祸首。

马谡、王平(影视形象)

其实,在选择大军营地时,马谡还是展示了作为指挥官的部分战略才能。马谡命令大军将营地选址在山腰较高的位置,由此可以居高临下抵御张郃的重兵进攻,这种选址方法本身上没有错误。

不过,马谡却唯独忽略了大军必备的水源,虽然在街亭山谷中有一条比较小型的河流。但是,处于半山腰位置的街亭却由于山地高度偏低,无法造成流水落差,蜀军自然无法得到持续水源供应。

街亭古战场

所以,蜀军要想获得大量水源供应,还需要从山下河流中获得补给。但是,当张郃率领魏军赶到街亭下方后,他便果断地封锁了蜀军的下山通道,数万蜀军没有持续水源补给,进而失去战斗力,最终街亭也不攻自破。

蜀军失去街亭以后,粮草的补给也日益困难 ,最终诸葛亮不得不率大军退往汉中,天水、安定、南安三郡也重新被魏军收复,蜀军的第一次北伐彻底宣告失败。

虽然说,前文提过蜀军可以凭借天水地区的土地获得粮食,以此达到支持战争长线发展的需求。但是,天水的土地产能有限,即便军队开展屯田,也无法供给数万士兵的日常粮食消耗,唯有汉中地区才能供给大规模的军队粮食产能。所以,诸葛亮撤出天水沿线也是非常无奈的做法。

曹魏军队

但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选取的祁山道和褒斜道便成为了魏军的重要防御线路,即使蜀军展开“子午谷”奇谋也无力回天,蜀军也由此失去进行奇兵攻击的战争效果了。第一次北伐以后,蜀军的攻击锐气也在一次次北伐中消耗殆尽,蜀汉国力也独木难支一次次浩荡却并没有直接经济或者军事成果的北伐大业。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蜀军的数次北伐至少阻止了曹魏军队想要南下入川的意图,也由此达到制衡三国地域天平的战略目的!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