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无线充电 4 项国家标准,引发业内广泛关注。
此次发布的 4 项国家标准,包括《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第 1 部分:通用要求》(GB/T 38775.1)、《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第 2 部分:车载充电机与充电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议》(GB/T 38775.2)、《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第 3 部分:特殊要求》(GB/T 38775.3)、《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第 4 部分:电磁环境限值与测试方法》(GB/T 38775.4)。
据了解,该标准体系规划标准 18 项,规范了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在公共以及私人应用领域的技术要求、性能要求、功能要求、安全要求、通信协议、测试要求及试验方法、互操作性要求及测试方法、施工验收、运行维护等。除本次发布 4 项国家标准外,还有 4 项国标正在编制过程中。
尽管有线充电是一种常态,但很难想象在电力驱动、自动驾驶的未来中还会如此。在没有任何物理连接的情况下,将电子传递到汽车电池中,无线充电可解决当前的电子出行挑战,并为供应商提供竞争优势。
汽车无线充电是在充电位置中内嵌一个初级线圈,通电时产生磁场,在连接到被充电设备电池的次级线圈中感应产生电流。当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彼此处于最佳距离时,即可获得最佳充电效果。从类型看,又分为电磁感应充电(需精准对位)和磁场共振充电(无需完全对准,适用于高功率)。电磁感应充电在初级线圈上提供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磁场共振由能量发送装置和能量接收装置组成,当两个装置调整到相同频率共振时,就可以交换彼此的能量。
无线充电生态系统中许多参与者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标准。该标准必须充分满足许多用户需求,必须有效率;必须能够容忍停车时的“偏移”,必须能够嵌入地面,同时必须不透水,不受冰、雪、灰尘等影响。当然,用户必须负担得起。
据悉,现阶段电动汽车无线充电仍面临着成本高和标准适配的问题,据悉,由于上下游产业链还没有打通,预估 7.7kw 的私人无线充电售价在 1.2 万元左右,即便未来无线充电达到 100 万套数量级,其费用依然高出传统充电桩 30%左右。
无线充电的未来是遥远的,但它是行业的发展方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行业供应商将经历许多可能的解决方案迭代,直到他们开发出足以标准化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