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芍药,观赏与药用价值兼得
芍药是芍药科芍药属的著名草本花卉。其在中国的栽培历史超过4900年,是中国栽培最早的一种花卉。位列草本之首,其被人们誉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为“六大名花”之一,又被称为“五月花神”。
芍药不仅是名花,而且根可供药用。根鲜脆多汁,入药,赤芍、白芍是加工方法不同。根据分析,芍药根含有芍药甙和安息香酸,用途因种而异。中药里的白芍主要是指芍药的根,它是镇痉、镇痛、通经药。
芍药名字的由来,据《本草》记载:“芍药犹绰约也,美好貌。此草花容绰约,故以为名。”芍药的别名甚多。古人将芍药推为花相(花中宰相),又因芍药为草本,故又称为草芍药。它花大色艳,妩媚多姿,故名为娇容、余容。古时人们于别离时,赠送芍药花,以示惜别之情,所以又名将离、离草。唐宋文人称芍药为婪尾春,婪尾是最后之杯,芍药花开于春末,意为春天最后的一杯美酒。芍药是草本花卉,没有坚硬的木质茎杆,犹如弱柳扶风、柔弱无骨般的少女,故有没骨花之称。因它的花有香气,有挛夷、留夷和辛夷之名。此外,古名还有解仓、白术、犁食、铤等。在国外,芍药也倍受青睐,有“花中皇后”的美称。
芍药自古就是中国的爱情之花,现也被誉为七夕节的代表花卉。中国的情花芍药不仅美丽,而且可以治病,它映闪着中华民族如玉如芍药一样的品德和性格,勤劳、务实,淡如芍香、柔美如玉。上巳节的习俗和“赠之以勺药”的情歌,从诗经的吟唱一直沿袭到汉唐明清。古老的中国,芍药一直是爱情的旋律,浪漫的山歌。
芍药生长期光照充足,才能生长繁茂,花色艳丽;但在轻荫下也可正常生长发育,在花期又可适当降低温度、增加湿度,免受强烈日光的灼伤,从而延长观赏期,但若过度蔽荫,则会引起徒长,生长衰弱,不能开花或开花稀硫。
芍药分布广泛,在中国、朝鲜、日本、蒙古及苏联西伯利亚都有大量种植。是典型的温带植物,喜温耐寒,有较宽的生态适应幅度。在中国北方地区可以露地栽培,耐寒性较强,在黑龙江省北部嫩江县一带,年生长期仅120天,极端最低温度为-46.5℃的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开花,露地越冬。夏天适宜凉爽气候,但也颇耐热,如在安徽省亳州,及夏季极端最高温度达42.1℃,也能安全越夏。
牡丹和芍药的区别:牡丹是能长到2m高大的木本植物,芍药是不高于1m的(宿根块茎)草本植物。牡丹比芍药花期早。牡丹一般在4月中下旬开花,而芍药则在5月上中旬开花。二者花期相差大约15天左右。牡丹叶片宽,正面绿色略呈黄色,而芍药叶片狭窄,正反面均为黑绿色。牡丹的花朵着生于花枝顶端,多单生,花径一般在20cm左右;而芍药的花多于枝顶簇生,花径在15cm左右。牡丹被称为花王。芍药被称为花相。牡丹叶片偏灰绿,芍药叶片较有光泽。牡丹比芍药花色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