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同为纸上谈兵,为什么韩信成为兵仙,而马谡和赵括却为笑柄?

2020-07-28新闻11

首先得得澄清一个问题:韩信加入刘邦团队之初,是不是在纸上谈兵。

如果不看韩信以后的战绩,完全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韩信这小子就是在纸上谈兵,而且谈得神鬼莫测。不仅纸上谈兵忽悠住了萧何,而且还纸上谈兵忽悠住了刘邦。

任正非辞退北大高材生的故事:

一个到华为工作没两个月的北大毕业生,就给任正非递交了一份洋洋洒洒万余字的建议书。任正非批复是: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

刘邦四月份入蜀,八月份就打回关中。所以,在汉中拜为大将军的时候,韩信加入刘邦集团,也没超过两个月。

韩信生于公元前231年,到前206年,也就25岁,年纪不算大,没机会证明自己有多牛。

之前,他一直在项羽团队,没受重用,既没打过大仗、也没打过硬仗,因为项羽不给他机会。

韩信见刘邦,与北大高材生上书任正非,都是一样的场景。因此,说他纸上谈兵,这不过分。

1.韩信为什么能够忽悠住萧何与刘邦

对于创业团队,什么最重要?

当然是人才,有了力挽狂澜的人才,不仅可以打开局面,而且还能吸引天使投资。

刘邦集团就是一个创业团队,而且还遭遇到了危机,就是他们这伙人被项羽集体贬到了巴蜀。

所以,此时的刘邦集团,要钱没钱、要地没地,他们只能依靠天降奇才和精诚团结。

这个时候,萧何向刘邦推荐了韩信。而在萧何之前,夏侯婴也向刘邦推荐过韩信。但是,萧何与夏侯婴,都没见识过韩信的真本事,没见识过韩信怎么带兵打仗。韩信全部的资本,就是一张嘴,也就是纸上谈兵。

但是,必须得佩服韩信,就是靠一张嘴、就是靠纸上谈兵,韩信折服了萧何与夏侯婴这两个沛丰集团的核心骨干。而韩信的全部手段,完全可以概括为两个字,就是:忽悠。所以,韩信比打仗更厉害的才华,就是忽悠。

刘邦集团是创业团队,所以需要人才。而刘邦团队还遭遇到了危机,所以需要笼络人才以实现团结。

要笼络人才就不能在沛丰集团内部做文章,因为沛丰集团是刘邦的支柱力量,再怎么笼络也实现不了团结队伍的目的。

韩信不属于沛丰集团,他是山东才俊,所以重用韩信就可以得到沛丰集团以外人员的支持,刘邦集团也就可以获得团结。

创业队伍需要人才,团结队伍需要重用沛丰集团以外的人才,韩信又有着一项忽悠人的强项,所以韩信成为了刘邦集团的大将军。这绝对是破格提拔,而且是破了天大的格。所以,韩信拜将,选贤与能的意义不大,而团结队伍的意义更大。

但是,刘邦和沛丰集团全是傻子吗?他们任命一个大将军就这么草率吗?其实,这个时候没必要把刘邦和萧何这伙人想象的太厉害。刘邦的出身就是一个亭长,而萧何的出身就是一个县吏,他们都不算见过什么世面的人。而韩信凭着自己在项羽集团混过的经历,再加上确实有点才学,所以忽悠萧何、夏侯婴和刘邦等人,他游刃有余。

2.韩信为什么没有遭遇马谡和赵括那样的结果

马谡和赵括,仅是一次失败。但是,失败的太大,丢了性命也丢了以后施展才华的机会。所以,我们可以只顾情怀而不顾理性地说他俩都是纸上谈兵。

但是,韩信就比他们幸运太多。原因就是刘邦集团太厉害。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于是韩信带着刘邦大军冲出巴蜀、扫荡关中。

但是,历史根本就不是这个脚本。韩信的首次战争策划,就是彻底的失败,跟赵括和马谡一个样子。

明修栈道,烧得是哪条道?

关中入汉中,总共五条古道,由西向东依次是陈仓道、褒斜道、骆谷道、子午道和库谷道。

骆谷道,到三国时期才出现在史书上;库谷道,到唐代才开发。所以,在刘邦面前只有三条古道,分别是:陈仓道、褒斜道和子午道。

但是,史书上记载有问题,就是刘邦入汉中、烧栈道,到底是烧的是褒斜道还是子午道。看《高祖本纪》,应该是子午道;看《留侯世家》,应该是褒斜道。

但是,这无关紧要,刘邦命樊哙率军一万去抢修的栈道,要么是子午道要么是褒斜道,都在陈仓道以东。

而刘邦明修栈道的目的就是要把章邯的主力引至东面的子午谷或斜谷。这样刘邦主力才能悄悄地从西面的陈仓道偷袭进关中。

如果这一切都是韩信的设计话,那么韩信就真该死。因为章邯根本没有中计,主力军团就在陈仓道大散关等着刘邦呢。

翻山越岭而来的刘邦大军,遭遇到了据关而守的章邯主力。进不得进,因为进路被章邯封死;退不得退,因为章邯大军可以追杀。

韩信把刘邦大军带入了绝境。但是,刘邦的运气真好,一个叫赵衍的人,在汉中的时候才加入刘邦团队,他知道一条小路可以绕过大散关进入关中。

于是,刘邦的一支奇袭部队在向导赵衍的带领下绕到了章邯主力大军的后面。从天而降的汉军,立时就把章邯大军给吓坏了,而这支奇袭部队又真得能打,击溃了章邯大军,帮着主力打通了陈仓道。

所以,被拜为大将军的韩信,首次战争策划,就遭遇了失败。然而,刘邦的好运气、赵衍的好向导,以及刘邦集团真得能打,才转危为安、取得陈仓之战的胜利。

另外,按照韩信对刘邦所说,只要刘邦大军冲出汉中、抵达关中,关中就可传檄而定。可是,事实上,关中根本就没有什么传檄而定,刘邦在这里苦战了小半年,才基本搞定关中。而且,到楚汉成皋大战之时,章邯还在关中废丘坚守着。最后是刘邦从前线返回关中,水淹废丘之后,才彻底结束了关中战事。

所以,陈仓之战以及关中之战,韩信接连失策。如果让韩信自领一军,去执行他的战略企划,韩信可能在陈仓道就战死了。后世也就再多了一个纸上谈兵的笑柄。

而韩信之所以没有遭遇马谡和赵括的结果,就是因为他跟对了一个好主公,刘邦这个人太厉害,化不可能为可能;还有就是韩信加入了一个好团队,沛丰将领和刘邦的军队真得很能打。

3.赵括和马谡败在了哪里

一次大战可以定胜败,但不能因为一次大战而判定谁是名将、谁是庸将。

初出茅庐的赵括,在长平之战,遭遇的对手是谁?

一个是秘密换将而来的战神白起,赵括以及赵军,甚至赵国朝堂,都没想到来的人是白起。

而白起还不算,另一个人更厉害,就是秦昭襄王。秦王亲自跑到河内督战来了。主公来了,会是啥结果?

整个秦国总动员,整个河内郡超级动员,上至六十、下到十五,只要是还能搬砖的秦国百姓全都动员了起来。就冲这两个人、就冲秦国这么拼命,赵括是不是纸上谈兵根本不重要,赵军必败。

而且,赵括跟的是什么人?赵孝成王和整个赵国朝堂,以及赵氏贵族们,根本就没有为长平之战做足准备,物质准备和兵力准备没做好,就是战略策划也没想好。赵括在这么一群人的指挥下去打仗,他就是韩信在世也没戏。

赵括如此,那马谡呢?

马谡的主公是诸葛亮,你不能说诸葛丞相是白痴。这个人要战略有战略、要战术有战术,而且打起仗来谨小慎微,一定要把敌人算到骨子里才会拍板。所以,马谡自己确实有问题,就是固执己见的上山筑垒而没有当道扎营。

但是,还得分析一下马谡的对手,也就是得看马谡在跟谁较量。

马谡的对手是从荆州战场调过来的名将张郃,出了名的快马将军。而且张郃所部,不仅是曹魏的精锐部队,而且以骑兵为主,推进速度特别快。

不仅马谡没想到张郃会来得这么快,估计诸葛亮也没想到张郃会来得这么生猛。马谡刚在山上筑垒,张郃就到了,基本就没有给他检视阵地和准备物资的时间。到了之后,就截断水源,然后就是死命地干。

非但张郃来了,曹魏皇帝曹睿亲赴关中、坐镇长安,而且曹魏集团根本就不鸟孙权一眼,知道他也折腾不出什么大事。

所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遭遇的是魏国绝对主力的抵抗。对,是抵抗,而不是进攻。本来蜀汉的实力就在曹魏之下,现在人家是皇帝也来了、名将也来了,而且集结了能集结的全部精锐,甚至都不是进攻而只要防守、收复失地。

那么,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还有机会吗?有是有,就是快速结束陇右战事,十万蜀汉大军占据六盘山的主要关隘,反攻为守。但是,曹魏没有给他们机会,而马谡就是一个倒霉的棋子,要承担首次北伐失败的全部罪责。

总结:名将是怎样炼成的

名将必须得会纸上谈兵

,因为战争是复杂游戏,比得不是力量而是智慧。你连说都说不出来,还怎么调兵遣将、临场应变。韩信有这个本事,赵括和马谡也有这个本事,否则不会被重用。

但是,战争胜负,难以逆料,你根本计算不到全部细节,但每一个细节却都可以决定成败。韩信,是打出来的名将,但并非算无遗策。而马谡和赵括,也不能就判定为庸才,只能怪他们的运气太差。所以,

名将得有运气

,起码不能刚出场就被无名小卒一箭射死。

而最大的运气可能就是趋势,

名将得看处在什么样的趋势之中

。占定关中的刘邦和刘邦集团,就处于一种上升趋势。在这种趋势中,韩信才有可能成长为名将。如果是在下降的趋势,韩信就是再厉害,也没有成为名将的机会。至于赵括和马谡,他们真得很悲催,自己所在的集团就是在下降趋势之中。

#楚汉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