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清代著名医学家王士雄用白头翁汤合金铃子散治久痢医案研读

2020-07-28新闻8

怀着空杯心态研读名家医案,一案一故事,一医一人生。

【名医简介】

王士雄(1808-1868),男,清代著名医学家,字孟英,号梦隐,又号潜斋、半痴山人、随息居士、睡乡散人、华胥小隐。祖籍浙江盐官(今浙江海宁市),乾隆间迁居钱塘。孟英出身世代医家,曾祖王学权、祖父及父皆业医。十四岁起父亡后,立志习医,后寓居常山县行医,尤擅长温病,曾屡起沉疴,医名遂大振。后于咸丰中徙居上海。他根据《内经》、《伤寒》等有关典籍,深研有关温病的理论,又深研其前代及同时代有关温病各家学说,包括叶桂、薛雪。其着作甚丰,重要者有《温热经纬》、《霍乱论》等。其《温热经纬》是温病学派中重要着作,经纬意指以《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为经,叶、薛诸家之说为纬,而以伏邪、新感为两大辨证纲领。

【医案】

王士雄用白头翁汤合金铃子散治久痢案

管氏妇,自去秋患赤痢,多医罔效。延至暮春,孟英诊脉弦数,苔黄,渴饮,腹胀而坠,日热夜甚。用白头翁汤合金铃子散,加苓芍、栀、斛,吞驻车丸,浃旬而愈。

本案引自(《王盂英医案》)。

注:

浃旬:即一旬,相当于10日。浃:周距。

金铃子散:川楝子,元胡索。

白头翁汤: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

【评析】

患者虽为久痢,但脉舌所示湿热尚在,故用白头翁汤合金铃子散而调理痊愈,使数月之疾一旬而除。临床治病要辨病辨证,不可以思维定势和习惯而误以久病必然虚寒。

【痢疾简介】

痢疾是以痢下赤白脓血,腹痛,里急后重为临床特征。主要病因是外感时邪疫毒,内伤饮食不洁。病位在肠,与牌脾胃有密切关系。病机为湿热、疫毒、寒湿结于肠腑,气血壅滞,脂膜血络受损化为脓血,大肠传导失司,发为痢疾。暴痢多为实证,久痢多为虚证。实证以湿热痢多见,亦见于寒湿痢。而疫毒痢,因病势凶险,应及早救治。虚证又有阴虚剌痢和虚寒痢不同。若下痢不能进食,或入口即吐,又称噤口痢。对于口久迁延不愈的休息痢,因病情缠绵,往往形成虚实夹杂之势,宜采取综合措施,内外同治。痢疾的治疗,以初痢宜通,久痢宜涩,热痢宜清,寒痢宜温,寒热虛实夹杂者宜通涩兼施、温清并用,同时可配合外治灌肠之法,提高疗效。对具传染性的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应重在预防,控制传播。

【作者寄语】

如仍有疑问、体会,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交流,如有收获,欢迎点赞、转发、收藏,如果喜欢我的创作内容,欢迎关注我@古今医案研读,每天都会为大家分享名家医案,如需了解中医基础知识可关注@梅小护科普,谢谢大家的耐心阅读。

#王士雄#孟英#医案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