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中国古代哲学探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动静之辩 周易中的中国古代哲学问题

2021-04-23知识3

中国古代哲学探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动静之辩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2113动静之辩就是5261探讨动静关系。在动静之辩中,哲学家4102主要探讨的是世1653界是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还是静止的、不变的;是动为主,还是以静为主,动和静是什么关系;动即事物的发展变化有没有规律,发展变化的根据是什么。1、中国哲学家大都认为,天地万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在中国哲学史上,老子第一次把动和静作为一对范畴来考察,他有鉴于“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的社会历史现象,有鉴于“金玉满堂,莫之能守”的贫富贵贱的变化,提出“反者道之动”思想。在他看来,变化是道的必然运动,一切事物的发展都要向它的反面转化。他还注意到动和静又是互相转化的,所谓万物向反面转化,就是事物的动到了极点,而向静的方面转化。他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是谓复命,复命日常。老子的动静观具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对后世影响深刻而久远。先秦时期讲动变最深刻最丰富的著作是战国时的《易传》。这部书着重从变化的原理出发,阐发了一套“变化日新”的重变哲学。在《易传》的作者看来,变化对宇宙对社会对人生具有重要意义:“穷则变,变则。

(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哲学中存有“变易”的优良传统,起源于殷周之际的《易经》 (1)特点:源远流长,随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或有优良传统);服务于政治生活,深受生产方式的影响(或与政治经济紧密结合);肯定历史进化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直观性和猜测性,缺乏准确性和科学性。积极影响:为中国古代和近代前期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推动中国社会发展。(2)变化:由传统的变易史观发展为近代历史进化论;研究方法由直观走向科学;研究目标由封建体系向近代社会转化;适用范围由政治和哲学变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原因:中国古代变易观的弊端;工业文明的冲击,进化论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传播与影响;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知识分子对东西文化的融合与反思。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信息,中国古代哲学中存有“变易”的优良传统可知源远流长,而且发展丰富;韩非把历史演变过程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以及当今之世几个阶段,提出了“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社会变革论断,可知服务于政治生活,为社会变革提供理论依据;“它有着自己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必然趋势”可知肯定历史进化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根据材料二信息,“中国古代变易思想始终未能摆脱直观性和猜测。

谈谈《易经》对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影响 正我国古代的一部《易经》,真象一座由五百七十六块长短砖建筑起来的迷宫,两千多年以来,引起了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及考古学者的极大。

#周易中的中国古代哲学问题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