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读:只要涉及到钱财方面的产品,用户总是会比较敏感的,尤其当下互联网信息泄露严重。那么互联网金融产品想要赢得更多用户,就必须在设计上做好引导。具体怎么做?本文作者上篇文章从安全和认知两个角度探讨了金融类APP界面设计的规则,接下来这篇文章继续从效率、引导和体验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与大家分享。
三、效率快:缩短到达目标的距离
某银行APP用户查看理财收益的小短片。
从梳理的用户旅程图中可以看到,用户在查看理财收益的时候心情有一个落点。这个情绪低点出现在查看完理财产品后,要继续查看基金收益时,需要重新返回首页,才能找到基金入口。
而对比同类型的京东金融,在其首页就可以看到所有财产的情况,这样的设计缩短了用户到达目标的距离,整个任务会比较流畅,也符合用户的心智模型。
在梳理用户旅程地图的过程中,围绕“效率·快”,我们总结出几条匹配用户心智模型的设计原则:保持交互/视觉一致性简化流程操作、拆分主次,优先完成主要流程与用户心智模型匹配解决用户端的记忆负担稳定快速流畅充分给予用户操作控制权
四、引导准1. 精准引导用户决策
关于引导有很多相关的原则,这里主要讲一下如何通过引导设计提高用户转化率。金融行业的竞争压力巨大,留存用户,留住他们的资金才是王道。
福格行为发生模型是一个用来探寻用户行为原因的模型。它认为,要让一个行为发生,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元素:动机、能力和触发器。图中的蓝色曲线代表事情刚刚发生的一个恰好的时机。
从曲线中可以看出,当一个人的动机非常强烈的时候,即使能力不足,仍然是有机会去触发产生行为。反过来,当一个人的动机不那么强烈的时候,用户的能力够强,对他来说“easy to do”,行为也是可能发生的。
所以,金融APP要想留存用户,让用户行动起来,可以从增强行为动机,提高用户能力,同时减少决策成本三个方面努力。
2. 增强行为动机
(1)场景刺激用户
不同的用户对于理财产品的需求可能对应着马斯洛需求的不同层级,用户研究可以深入挖掘不同类型用户的理财需求。
针对那些理财需求较弱的用户,我们可以通过洞察用户的生存需求(马斯洛需求中最基础的一层),挖掘用户痛点,通过设计符合用户生存需求和痛点的理财场景,去刺激、强化用户的动机。
(2)利益刺激用户
用户投资理财产品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赚取利益。那么只要让用户可以明确地感知到收益,便能强化用户的动机。除了突出放大产品的高收益数值,我们还可以通过收益对比、制造稀缺感、体验收益来提高收益对用户的刺激。
例如:收益对比:可将理财产品收益与用户已建立起收益认知的产品进行对比,例如与银行活期存款、与支付宝余额宝进行收益对比;制造稀缺感:通过制造理财产品的稀缺感,如“限定剩余额度”、“95%的用户都购买了”等运营手段,刺激用户对该产品的关注和利益争夺。体验收益:对于利益,用户如果不进行投资是感知不到的,但倘若我们可以通过给用户一笔体验金,让用户体验3-5天的收益增长,并承诺这期间的收益送给用户,用户在体验到实实在在的收益后,便能更大程度的增强投资动机。
3. 提高用户能力
(1)降低学习成本,增强知识输出
用户的理财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做设计时必须保障对金融知识了解较少,甚至没有理财概念的小白用户。在“认知·易”一节中,已经阐述过如何帮助用户进行认知降维,其实就是在提高用户的行为能力。除此之外,还应该增加金融知识的输出,提高用户的知识水平,也能提高用户决策能力。
(2)降低行为成本
除了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降低行动成本也是提高用户能力的一个方面。通过合理的交互设计,可以缩短产品购买流程、减少用户操作的次数。
(3)排列决策要素优先级
通过观察和研究用户如何使用产品,我们可以绘制出用户体验行为地图,来挖掘用户在每个决策节点所遇到的痛点和需求。将每个决策节点的决策要素进行排序,便可找到界面设计中,信息排序的优先级。将最可能影响用户决策的要素放在最前面,就可有效减少用户的决策成本。
(4)优化、简化决策流程
简化交易流程,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理财产品交易流程进行优化和简化,找出共性点,进行统一的交互、视觉设计。用户在体验过一类理财产品的交易流程后,购买另外一种理财产品时,能感知到熟悉、相似的流程,且流程不长,可以大大推动用户进行决策交易。
五、体验新:新技术、新视觉
大热的5G技术
语音识别技术
VR增强技术
金融APP的用户是基于年轻化的用户,这个群体是比较崇尚创新的。创新对于相对传统的金融行业来说,就是在各个方面都要让用户感知得到创新的元素。比如现在很多界面设计都会使用一些动效,金融类APP也是完全可以用到的。还有智能AI、云客服和VR增强技术,都可以运用到金融场景里。
#相关阅读#
金融类APP界面设计规则探索(上):安全、认知
作者:马少林,伊飒尔界面设计公司用研总监;贺赓晔,伊飒尔界面设计资深交互设计师。
本文由 @伊飒尔UXD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