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万历年间,大臣们为什么要让明神宗的儿子福王赶快离开北京

2020-07-28新闻12

万历三十年明神宗曾经得过一场大病,当时皇太子的婚礼刚刚完成。首辅沈一贯等人被召进仁德门,进入皇帝的寝宫,在座的除了明神宗,还有皇太后、皇太子和各位皇子。

大概明神宗以为自己的的生命已经走到尽头,良心发现,对过往一些不恰当的做法加以改进,他对沈一贯说:“请先生到近前来,我的病一天比一天重。算起来,我在皇位上的时间已经很久,没有什么遗憾之处。我的好儿子、好儿媳都托付给先生,希望先生好好辅助。”

人之将死,许多纠结的东西都放得下了。明神宗又下令停止矿税、江南织造、江西陶器。沈一贯感动得大哭,皇太后、皇太子和皇子们也跟着大哭,场面十分感人。

当天夜里,明神宗的正式谕旨交到了沈一贯的手里。哪想到,第二天明神宗的病情明显好转,立刻反悔,派出一大群太监跑去找沈一贯,连打带抢,强行从他手中把谕旨拿了回去。

明神宗在许多问题上与大臣们意见不同,他开始消极怠工,借口自己身体不好,不再上朝,也不召见大臣。二十几年的时间里,明神宗深居内宫,群臣的奏章全不理会.

福王朱常洵的奏章却是例外,能够顺利地传到皇帝的手中,皇帝的回复也快得出奇。所以,大家有事都愿意走福王这一条捷径。

基本上,除了福王朱常洵,别的儿子,包括皇太子的事情,明神宗能拖就拖,一律消极对待。比如五儿子、瑞王朱常浩已经二十五岁了,依然没有结婚。大臣们上疏催促,明神宗不理会,反而让朝廷准备婚礼所需要的银钱。一共索要了十八万两银子,全部藏在宫中。

六儿子、惠王朱常润和朱常瀛都年过二十,还没有举行婚礼。他们结婚需要的钱财全部向户部索要。明神宗的种种做法,都缺少一个帝王的格局。

朱常洛被立为皇太子之后,朝野的担忧并没有消除,因为福王朱常洵一直留在北京,迟迟不肯前往自己的藩国,这也是“妖书案”兴起的重要原因。

诸王当中,福王朱常洵的年纪最大,按道理他应该第一个前往藩国,而且他的封地在洛阳,并不是一个遥远、偏僻的地方。

明神宗下令在洛阳给朱常洵建造王府,规模宏大,远远超过一位亲王应享的规格,一共花费银子二十八万两。后来给福王办婚事,也花了三十万两。

王府建好了,福王朱常洵却留在北京,不肯前去上任。大学士叶向高替神宗皇帝拟好了圣旨递上去,明神宗却一拖再拖,就是不肯发下去。如此混过去几年,到了万历四十一年,明神宗突然有旨意,福王的庄田必须达到四万顷,而且必须全都是良田,福王才会去藩国。

这个数目巨大而且无理,引起群臣的不满。叶向高向明神宗进言:“四万顷田数目太大,难以筹足,而且没有先例。类似的例子只有世宗皇帝时的景王。当时,景王迟迟不去自己的藩国,让裕王惶恐不安。这样的先例,不要仿效。”

叶向高所说的裕王,是明世宗的三儿子,即后来的明穆宗,也就是明神宗的父亲。当时皇太子病死,明世宗想让裕王做皇太子,但没有明确宣布,所以,景王留在北京一天,裕王就一天不会安心。

明神宗说:“如今皇太子已经确立,没什么猜疑的必要。”

叶向高说:“当年,裕王的皇太子身份虽然还没有确定,讲读一直不曾中断,裕王与世宗皇帝之间情意相通。如今,皇太子的讲读已经停了八年,皇太子也很久没见过圣上。相反,福王却有机会一天两次见到圣上。不但皇太子心怀疑惧,朝野上下也很疑惑。只有让福王赶快到自己的藩国,别再拿田地的问题做文章,天下的疑惑自然消除。”

一番话,让明神宗很难堪,弱弱地反驳说,他根本没有一天两见福王。

许多大臣反对四万顷良田的指令,福王自己也不好意思,请求减半。问题在于,就算减掉一半,在洛阳一带也很难筹齐两万顷良田,官员们费了好大的劲,用山东、湖广等地的良田补充进来。

本文参阅:《万历野获编》、《明史》等

#明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