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发展 对国际收支进行论述的最初依据体现在重商主义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著作中。尽管重商主义并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各学派的观点也很不一致,但他们的理论研究却都涉及到了国际收支。代表人物有托马斯·格雷欣、约翰·海尔斯、奥雷姆斯、博丹、马莱斯特罗特、马林斯等人,他们对国际收支的认识主要隐含在对货币的论述中;米塞尔顿在对贸易收支进行论述时,首次采用了“贸易平衡”一词;晚期重商主义的杰出代表托马斯·孟在其著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中指出,影响一国对外贸易的不仅仅是贸易收支,还有非贸易收支和转移支付,并对资本项目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进行了论述。晚期重商主义者甚至开始尝试编制对外贸易平衡表,该平衡表的结构和记账方式与现代国际收支平衡表大体一致。大卫·休谟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时期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在1752年《政治论丛》中提出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被公认为是最早形成的系统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价格—铸币流动机制”论述了在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和国际收支如何自动达到平衡的机理。但休谟的国际收支分析只是一种国际收支静态均衡分析。此后,大卫·李嘉图以更为严谨的经济学术语,阐述了与休谟观点相似的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及其调节的政策措施 产生2113国际收支失衡的主5261要原因(一)结构性失衡 因为一4102国国内生产结构及1653相应要素配置未能及时调整或更新换代,导致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引起本国国际收支不平衡。(二)周期性失衡 跟经济周期有关,一种因经济发展的变化而使一国的总需求、进出口贸易和收入受到影响而引发的国际收支失衡情况。(三)收入性失衡 一国国民收入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一定时期一国国民收入多,意味着进口消费或其他方面的国际支付会增加,国际收支可能会出现逆差。(四)货币性失衡 因一国币值发生变动而引发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当一国物价普遍上升或通胀严重时,产品出口成本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在其他条件不变、变的情况下,出口减少,与此同时,进口成本降低,进口增加,国际收支发生逆差。反之,就会出现顺差。(五)政策性失衡 一国推出重要的经济政策或实施重大改革而引发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六)贸易竞争性失衡 由于一国商品缺乏国际竞争力所引起的失衡(七)过度债务性失衡 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民族经济的过程中,违背了量力而行的原则,借入大量外债,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同时一些发达国家实施高利率政策和保护主义措施,结果使发展。
一个完整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应该包括哪些因素 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是国际金融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各国政府用以分析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适时调节政策以保持国际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