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愤怒出上联:“朝中宰相,一手可以托天”,宰相面不改色回怼
古代封建制度下,皇帝是权力的中心,是天子,而皇帝身边的人,也随之成为不可一世的人。尤其是皇帝的宠臣,仗着皇帝对其的依赖和信任,地位和威望,也是日久不衰。有皇帝的垂青,自然是好的,有皇帝做靠山,有的人为非作歹,欺上瞒下,做出对朝廷对百姓不利的事情。而有的人却战战兢兢,为皇帝效力,为百姓着想,也算对得起皇帝的垂青。但恃宠而骄的人,还是占绝大多数,毕竟人的虚荣心,和功利心是无法避免的。明朝有一宰相,仗着皇帝的信任,肆无忌惮,欺上瞒下,暗中搜刮了不少的民脂民膏,在皇帝面前,装作一副为国为民的姿态。
他的所作所为,其他官员和百姓都看在眼里,只可惜,山高皇帝远,而且皇帝已经被迷惑。对官员对宰相的指控,毫不在意。不得不说宰相的手段很高明,让皇帝对他如此的信赖。一次赈灾中,宰相是主要负责人,是皇帝钦定的。宰相在赈灾过程中,和当地的官员,中饱私囊,从中获利,百姓苦不堪言。有人上书皇帝,宰相却说难民暴动,最后以武力镇压。因为这件事情,让朝中很多的忠臣不满,直接在朝堂上,跟宰相理论了起来。
大臣不便明说,就以对联的形式,向皇帝控诉。大臣愤怒出对联:“朝中宰相,一手可以托天”。大臣表面是说宰相有能力,肩上扛着朝廷的重任。而实际意思就是,宰相欺上瞒下,干了很多不可告人的事情,一手托大。而宰相也不是吃素的,对于这样的控诉,面对皇帝和朝中众臣,自然要反驳的。
已经习惯了被人控告,宰相面不改色的回怼,下联:“井底之蛙,四脚只能朝天”。宰相的回怼,一点都不留情面,当场比喻大臣是井底之蛙,不懂朝中大事的厉害关系,只知道告状。皇帝自然是相信宰相的,毕竟是他钦定的宰相,即便有错,也是没错,关乎皇帝的脸面,所以,宰相面对指控才面不改色自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