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邬思道有何背景?为何年羹尧敢杀运粮官、压制九阿哥却不敢动他

2020-07-28新闻17

在《雍正王朝》中,年羹尧经西北一战,呈现了一个极端自负、甚至“养寇自重”的大将军形象。正因为明白西北之战的重要,所以他敢公然和朝廷叫板,在西北做起了呼风唤雨的土皇帝。

各省的运粮官,稍有懈怠就被年羹尧拉下去斩杀立威,就连九阿哥到这里巡视,都被年羹尧压得死死的。但是当邬思道先生顶着日头赶到西北时,向来横行霸道的年羹尧却不敢杀邬思道。这里头又有什么关窍呢?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年羹尧

别看年羹尧在西北呼风唤雨,但是哪些人该杀,哪些人只能吓唬,不能真的动刀子,他心里还是有谱的。

你且看被年羹尧斩杀的运粮官,他是田文镜的手下。年羹尧和田文镜虽然同在府邸,但是彼此交情不深,这是其一。

迟到的运粮官,因为大雨延误所致,但是他错就错在送到时在众人面前狡辩,丝毫不给年羹尧面子。急于在众人面前立威的年羹尧,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所以这个运粮官最后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也就可以理解了。这是其二。

再看被罢免的巡抚范时捷,年羹尧倒是想杀他立威,但是不敢啊,范时捷是开国名臣范文程的后代,又是朝廷的二品大臣,除了一个运粮官的身份,对方还是西北的封疆大吏。随意斩杀这样的朝臣,不仅会引发军心动摇,还会招来朝廷的忌惮,得不偿失。

再看户部的运粮官,一来就挂上了八爷的名号,年羹尧压根拿他没办法;雍正派过来的十名侍卫,年羹尧也只敢口头威胁,不敢真的全部杀了。

仗还没有打赢,该收敛的地方还是要收敛的,所以他不会冒冒失失就杀了邬思道先生。

邬思道背后的人物,让年羹尧忌惮

邬思道虽然在雍正上位后,就半隐在李卫府中,但是他依然是雍正手里的王牌,不在朝野,依然替雍正爷四处奔走。

所以在年羹尧的眼里,邬思道是雍正的人,他年羹尧有时候还是识时务的,对老臣后代尚且只敢罢免,对雍正面前的红人,又怎敢肆无忌惮喊打喊杀?

邬思道远赴西北时,年羹尧不敢懈怠。加上两人曾经是故交,二人曾相互成就,私交甚好,甚至差点成了连襟。所以年羹尧对邬思道有些许情谊在里头。其次,邬思道的到来,给年羹尧敲响了一个警钟。

年羹尧之所以迟迟无法攻下“叛军”,按照他的说法,是因为“找不到”叛军具体位置,但是内情如何,恐怕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所以他担心智慧的邬思道先生看出了里头的门道,回头报告给雍正,自己可真就捅了马蜂窝。基于这个原因,年羹尧不会杀邬思道。

邬思道自身的谋略,远胜年羹尧

年羹尧深知西北一战胜利与否,直接影响着雍正屁股下那把椅子能否坐稳。所以他使劲挥霍着雍正给他的特权。军队粮饷一车一车地往西北拉,年羹尧犹自不满足;朝廷勒紧裤腰带,甚至抄了几个朝廷官员的家,凑足银钱往西北送,年羹尧还要皇帝再增加西北的军需。

然而邬思道的到来,点破了年羹尧“养寇自重”的小九九。年羹尧是真的不知道叛军在哪吗?不,他当时面临的问题并不是这个。他最大的困惑在于,找到叛军后,什么时候打下来合适,打得太早,自己回朝后官职必定不保。

太晚打下叛军,又怕朝廷狗急跳墙,说不定他们还能再找个人来替代自己,如此一来,之前所有的部署全都白费。邬思道看出年羹尧的顾虑,同时,深知这场战役对雍正、对朝廷的意义,所以他不惜冒着被雍正怀疑的风险,前来指点年羹尧。

他也许生出过和年羹尧结盟的心思,但是年羹尧头脑实在过于简单,一心认定邬思道是雍正的人,除了“灯下黑”理论流传出来,年羹尧和邬思道之间,似乎再没有了其他交集。眼看年羹尧如此不上道,邬思道索性一走了之,落个清静。

邬思道能冒着被皇帝疑心的压力,往西北跑一趟,点化年羹尧。也是希望雍正可以看在这件事上,能放自己一马。而年羹尧最后的结局传来时,说不定邬思道还偷偷喘了口气,起码这样雍正就少了一个杀自己的理由。

邬思道对年羹尧在西北的所作所为了然于心,更是看透年羹尧最后的结局,所以以他的谋略和心智,年羹尧不敢杀他。

#近代史#雍正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