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药剂拌种是什么 为什么要进行药剂拌种?

2020-07-18知识14

药剂拌种的操作方法是什么? 播种前用50%福美双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拌种,每0.5千克种子拌2克药粉,可防治霜霉病。用50%代森铵水 剂200倍液浸种15分钟,然后洗净晾干播种,可防治黑腐病。药剂拌种法有哪些技巧? 拌种法是将药剂与种子均匀混合,使每粒种子外面都覆盖一层药剂,用 以防治种传、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浸种(苗)法是将种子或幼苗浸在一定浓 度的药液里,使种、苗黏着并玉米药剂拌种的方法有哪些? 用药剂拌种具有防治病虫为害的作用。应用什么药剂拌种,要根据当地常发生的病虫害确定。药剂闷种对易发生地下害虫的地块,播种前1天,用 50%辛硫磷乳油对水按说明配成适当种植花生,为什么播种前,要进行药剂拌种?有什么好处? 花生播种前为什么要拌种?其根本原因在于:一,提高种子的岀苗质量,在拌种剂中有一部分微量元素成份,如调节剂,催化剂,微肥。这样能够保证花生苗壮苗齐。二,防病,上茬作物收获后,会不同程度的给土地残留一些病菌类物质,而且有些花生种子上自带了一些病菌,拌种剂中有杀菌剂,这样能杀灭土地中和种子上的病菌,使花生在生长周期不生病,少生病。三,杀灭害虫,拌种剂的农药能有效杀灭地下害虫,保证种子不受 害。以保花生全苗。马铃薯播前为什么要拌种?可选用哪些药剂拌种? 谢谢邀请!马铃薯的种子根本就不需要拌种,拌种就是浪费,一点儿作用也没有,而且用农药拌种的马铃薯,其农药的毒性还会残留在秋天丰收的马铃薯中,所以,给马铃薯的种子拌农药,既是浪费也是多余的!我在农村种了那么多年的马铃薯,从来就不用什么农药拌马铃薯种子的,就是在我老家的农村,现在农民朋友们栽种马铃薯,也从来是不拌药的,用农民朋友们的话说,农药是有毒的,尽量减少用农药,而且尽量远离农药,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过去在农村栽种土豆的时,也有的人家用草木灰把土豆种子拌一下,但是绝大多数人家是不这样做的,因为用草木灰拌一下种子,其实也是什么作用也没有的,由于草木灰把干,用草木灰拌马铃薯种子,还会把马铃薯种子里的水分吸走,这样做更是得不偿失的了!当春天快要栽种马铃薯的时候,东北农村的农民朋友们就会提前几天把马铃薯从菜窖里拿出来,挑选一些土个头大的,芽口分布均匀的马铃薯做种子的,当把马铃薯从菜窖里拿出来之后,两天的时间,马铃薯芽口的芽苞就会绽放出生命的活力,蠢蠢欲动了!一个大的马铃薯种子,可以根据土豆牙口分布的情况,切成好几个土豆种块的,土豆种块切好之后,什么东西也不要拌,在土豆追好充足的农家底肥之后,就药剂拌种的主要防治对象是什么? 小麦药剂拌种的主要防治对象:① 土传病害主要是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这些病菌在 土壤中可以存活多年,在小麦拌种后种子开始萌芽时病菌就可以 侵染。② 系统侵染病害为什么要进行药剂拌种? 药剂拌种因为种子和土壤都带多种病原菌,所 以进行药剂拌种,保护棉苗安全出土和正常生长,是十分 重要的。防治苗期根病有效的药剂有:拌种灵、三氯二硝 基苯、甲(乙)基对大白菜种子药剂拌种的目的是什么? 药剂拌种防治霜霉病、黑腐病等种子带菌的病害,可用种子量的0.3%?0.4%的甲霜灵、福美双或代森锰锌等药剂拌种。防治软腐病,可用种子重量1%?1.5%的中生菌素,或种子重量0.药剂拌种可以防治哪些小麦病虫害? 药剂拌种可以控制地下害虫(蝼蛄、金针虫、蛴螬)、种子和土壤带菌传播的病害(腥乌粉、散乌穗、秆乌粉、纹枯)以及有昆虫传播的丛矮病和黄矮病等。防治小麦苗期白粉和纹枯病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麦种重量0.2%的药量干拌;33%三唑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药剂拌种可以控制地下害虫(蝼蛄、金针虫、蛴螬)、种子和土壤带菌传播的病害(腥乌粉、散乌穗、秆乌粉、纹枯)以及有昆虫传播的丛矮病和黄矮病等。防治小麦苗期白粉和纹枯病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麦种重量0.2%的药量干拌;33%三唑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按麦种重量0.2%的药量湿拌。防治小麦乌穗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克拌种100千克。拌种时,先将药剂以少量水稀释,用喷雾器把药液喷到种子上,边喷边拌,堆闷5~6小时后播种。防治地下害虫可用50%的辛硫磷按种子重量的0.2%举行拌种。拌种时先将农药按要求比例加水稀释成药液,再与种子混合拌匀,堆闷5~6小时,摊凉后即可播种。杀虫、杀菌剂混合拌种。对小麦乌穗病、地下害虫及苗期多种病虫混合发生区,可采用杀虫剂、杀菌剂混合拌种,拌种的用药量必须严格按照要求举行,普通先将杀虫剂按要求比例加水稀释成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防治病虫为害,一播全苗,目前生产上大力推广种子包 衣或杀虫剂、杀菌剂混合等拌种技术。病虫防治应根据不同地区 病虫发生情况,选择适当的种衣剂或拌种农药。如纹枯病

#农民#三农#农业#马铃薯#玉米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