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清朝的造办处曾经献给了两盆盆景,乾隆皇帝说:难得的绝品

2020-07-28新闻14

清朝造办处的名声太差了。比如有地方志记载,造办处欺上瞒下,利用信息不对称诓骗皇帝银子,还有人说造办处光吃饭不干活,都是一群废物。其实这些人也有掌握绝活的,他们曾经献给了乾隆皇帝两盆盆景,就被誉为难得的绝品。您可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小编这就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清朝造办处就是清代制造皇家御用品的“专门机构”。在康熙时期,皇帝特派内务府大臣管理造办处,他们先后设了六十多个专业作坊,所有的作坊内容都和皇室的起居息息相关。比如制造、修缮、收藏御用品外,还有参与装修陈设、舆图绘制、兵工制造、贡品收发、罚没处置以及洋人管理等事宜。了解造办处设立的作坊内容就会发现,这些机构完完全全围绕着皇亲贵族工作,所以它的油水也很多,久而久之,很多人就称“造办处”为光吃饭不干活的“福利机构”了。

事实上,造办处的优秀人才很多。毕竟他们制造的东西是服务皇家的,造办处对东西的质量要求很高,所以他们要从全国各地选拔人才招进来。这里的人才质量高到什么程度?当时内务府的人和太监还戏称造办处为“揍笨处”,意思很有趣,也就是说,这里全是顶尖的能工巧匠,本事不高,手脑不灵的工匠师不能到这里来当差的,来了也只有“挨揍”的份。所以当时有无数国宝级的工艺品,都是出自造办处。

乾隆皇帝身为清朝统治者,吃穿用度都是上上品,却还是有不满意的地方。众所周知,冬天天气寒冷干燥,尤其是北京的冬天,更是干冷。天气不好也会影响人的心情,如果人能感受一下花花草草就好了。偏偏紫禁城冬天的时候,是没有绿树红花的,皇帝还想看美景怎么办?下面的人就想了个好主意——靠盆景来点缀。

这里说的盆景,可不是利用“温室大棚”种植物。古代封建社会虽然没有这么高的科技水平,但他们有手艺高超的工匠——造办处的手艺人。工匠们听说了这个消息后,深思熟虑了很久,决定制作出能代表造办处水准的盆景。他们先确定主题,再仔细研究所用材料,然后将工艺品细细打磨,最终真的送给乾隆皇帝两盆震惊世人的绝品。

第一个盆景盆高7.8cm,通高29cm,看起来金光灿灿。它用了银锤揲六方形盆,口沿上用“鱼子纹”为地,用缠枝桃花和独窠莲花装饰,精美绝伦。盆外壁上用“勾云纹”抹角开光,开光内的鱼子地上捶揲了神话传说图案,仔细看去,分别是“王母仙驾”、“老君炼丹”、“仙女采桃”、“老子乘牛”、“童子献寿”,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延年益寿。再向盆正中看去,只见盆中有一“凸榫”,是螺口,可以与金树插接。

上方就是金桃树了,它的主干是用金皮捶揲成型的,叶片是用金丝缠结后,再套入枝干的适宜位置。为了让桃树的造型更形象生动一些,工匠们特意在叶片上錾刻了叶筋,每一片桃花都用金片托起来,再在上面镶嵌红宝石当作花瓣,然后再用珍珠当花蕊,仔细镶嵌在“桃树”上,这一番操作下来,盆中的“桃树”又精美又形象,令人惊叹。

再看第二处盆景,它通高27.8cm,盆高7.8cm。为了对称,它也用了银锤揲六方形盆,盆外壁图案有“延年益寿”的意思。不过看盆中却是“金铁树”,它的树干捶揲成弯曲形状,工匠们为了表现铁树粗糙的肌理,故意在上面覆盖了鳞片,凑近看去,仿佛这真的是棵树。为了让铁树更生动,工匠们也在周围用金丝缠绕了活物,不过这次却是5只精巧的金蝙蝠,微风拂过,蝙蝠摇颤,如欲飞动。这“清金铁树延年益寿盆景”同样惊艳。

其实这些盆景的制作,不仅需要金工、玉工等的工匠的配合,更需要设计者精心的设计。毕竟能用一动一静的搭配,让盆景“活”过来的主意已经够妙了,工匠们还用了珍贵材料,真的用巧手制造出堪称绝代的宝贝,真让人对造办处刮目相看。

#清朝#乾隆#造办处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