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请说出此话的意思。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阳货》第三章)[译文]孔子说:只有上等的智者和下等的愚者不可改变。孔子“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这句话,历来有不同解释。一种是《汉书·古今人表》的解释:“可与为善,不可与为恶,是谓上知;可与为恶,不可与为善,是谓下愚。这个解释是指人的品质和行为而言的,是说“上知”是做好事而不会做坏事的人,“下愚”是做坏事而不会做好事的人,“不移”就是不会变化。第二种解释是清人孙星衍《问字堂集说》的解释,认为孔子这话是指人的知识而言:“上知谓生而知之,下愚谓困而不学。“上知”是生下来就有超人的智慧,“下愚”是无知又不肯学习的人。当然超人为上,无知而不学的人为下。第三种解释见宋人朱熹《章句集注》,他认为这一章是承接上一章。“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二章可以合为一章。人的本性是相近的,都差不多,由于环境的熏染和所受教育不同,便有知识、才智、品质的差异。“下愚”之所以“不移”,主要是不肯学习,不求上进,自暴自弃,怙恶不悛。我们用现代的事打比方,譬如有些罪犯一次、二次、三次进监狱,屡教不改,放出来又犯罪,确实有“下愚不移”这一类人。第四种是现代反孔派的新解,他们从“阶级和阶级。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只有上等的智者与下等的愚人是改变不了的。出处:《论语·阳货篇》原句: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译文:孔子说:“只有上等的智者与下等的愚者不会半途而废。“上智”是指高贵而有智慧的人;“下愚”指卑贱而又愚蠢的人,不移是指坚定,不改变想法,参见“贫贱不移”。世人看到好走的路就放弃脚下已经在走的路,以为自己比下愚聪明,殊不知上等的智者不会半途而废。扩展资料《论语·阳货篇》选自《论语》第十七章。本篇共26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这一篇中,介绍了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对仁的进一步解释,还有关于为父母守丧三年问题,也谈到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等等。
孔子《论语》中的“唯上知与下愚不移”中的“知”是智慧的意思吗?你怎么看? “知”应该是智慧的意思。理解这句话,可以抓住“上知”来说。上知就是最高的智慧。孔子说有四种人: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后学、困而不学。“上智”就是“生而知之”的那种人。属于生而知之的人毕竟很少,天才的智慧学不来。被称为“谪仙”的李白是诗歌方面的上智者,传说有两个脑袋的周恩来是政治方面的上智者,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牛顿是物理学方面的上智者。理解这句话,还要抓住“下愚”二字。下愚字面意思就是最愚昧的人。有没有生下来就是下愚之人呢?谁都不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下愚者就是孔子所说的“困而不学”的类型,本来就智力平平,还要自以为是,不学无术,不可教诲,是“朽木不可雕也”。上天赋予人的智慧,分为天才和平凡人,天才是生而知之者,平凡人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来弥补先天不足。传说曾国藩少年时候智力平平,一篇文章半夜都背不熟,藏在房梁的小偷都气愤不过,跳下来喷他一顿离开了。但他最终成为集政治、文学、军事于一身的大家,是学而知之的典型。三说“不移”。不移最直接的理解就是不可改变。天才的禀赋不可改变,他可能不需要老师或家长过多督促,自己就会表现出学习的兴趣和爱好。骆宾王七岁写《咏鹅》诗,司马光少年砸缸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