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湖北省枣阳市,是一个由襄阳市代管的县级市。不过,在汉末三国时期,仅枣阳一地就有六位名士在蜀汉集团效力。在这六人之中,一位声名显赫,官至骠骑将军;还有一对虎父虎子,虽然名声不显,但最终结局极其悲壮。
第一位:胡济。胡济,字伟度,蜀汉集团中后期名将。胡济早年仕从蜀汉,起初任诸葛亮帐下主簿,为人忠直,受到诸葛亮的信任与器重。诸葛亮在论及众人时,常将胡济与汉末名士徐庶、董和等人相提并论,称其为能够及时规劝自己过失并进谏良策的诤友,由此也足以看出诸葛亮对胡济的欣赏程度。诸葛亮北伐期间,任命胡济为中参军随军出征,因在征战中建功,后迁升为昭武中郎将。
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蜀汉骠骑将军李严督运粮草不利,结果导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功败垂成。事后,李严为推卸责任,率先向后主刘禅上奏,称此败乃是诸葛亮贻误战机所致,与自己毫无干系。李严当时身居高位,又是先帝的托孤重臣,朝中众人对其狡辩之词莫不敢言,唯有胡济不畏权贵,与诸葛亮一同据理直谏,详说兵败缘由,请求后主明辨是非,追究李严失职之责。
胡济效力蜀汉期间,常年在军中任职,因其为人刚正,且又在四处征伐的过程中屡建军功,所以,诸葛亮病逝之后,仍然受到了蜀汉集团的重用,当朝重臣董允及费祎等人都与之有很深的交情。胡济后期历任中典军、中监军、前将军、汉中都督、兖州刺史、镇西大将军、骠骑将军等职。由于史料中对胡济后期的个人事迹未做详细记载,其最终结局不得而知。
第二位:傅肜(róng)。傅肜是蜀汉集团早期名将,枣阳籍武将当中的突出代表人物,虽然史料当中对其个人事迹的记载语焉不详,但此人绝对称得上蜀汉集团的忠勇悍将。傅肜早年仕从蜀汉,刘备东征时,任命其为别督随军出战。蜀军在夷陵兵败后,傅肜为掩护刘备撤退,统率部众与吴军死战。东吴将领见其勇不可当,在傅肜战至最后一人时向其招降,遭到傅肜断然拒绝.最终,傅肜壮烈殉国。
第三位:傅佥。傅佥,蜀汉名将傅肜之子。傅肜为蜀汉捐躯后,刘备念其功绩,任命傅佥为左中郎,后因战功迁升为汉中都督。蜀汉景耀七年(公元263年),司马昭举兵伐蜀,武兴督蒋舒率部归降,致使傅佥在阳安关孤军作战。傅佥死战不降,最终与魏将胡烈交战中力竭身亡,结局与其父一样悲壮。傅肜父子为国捐躯的事迹,受到后人的推崇缅怀。在著名的三国名胜成都武侯祠中,就供奉着傅肜、傅佥父子的雕像。
第四位:刘邕。刘邕,字南和,蜀汉集团中期名臣。刘邕早年投靠刘备,颇受器重,在平定益州的过程中屡有战功,后被任命为江阳郡太守。刘邕效力蜀汉期间,以能力出众著称,历任后将军、镇南将军等职。因史料中对其个人事迹未有详细记载,其生平较为模糊,只知道他于后主刘禅中期病逝。
第五位:刘武。刘武是蜀汉集团后期名臣,重臣刘邕的次子。刘武在蜀汉以博学多才著称,其才学与蜀汉重臣樊建不相上下。刘邕病逝之后,刘武出仕蜀汉,官至尚书一职。由于史料之中对其个人生平记载不多,其事迹和最终结局也无从得知。
最后,还要谈谈最后一位特殊枣阳籍名士,此人名叫郝普。郝普,字子太,蜀汉集团早期的郡守。此人的事迹令人颇感无奈,本可以成为一代名臣,但却因数次背主落得身败名裂,遭世人唾弃的下场。
赤壁之战结束后,郝普加入蜀汉集团,被委以零陵郡太守之职。吕蒙夺取荆州三郡期间,郝普开城投降。此后,吕蒙又将郝普交还给刘备。刘备宽宏大量,并没有追究郝普投敌的责任,而是让他继续为自己效力。不过,郝普不但没有感谢刘备的宽容,反倒在五年之后的荆州之战期间再度投降东吴。
来到东吴之后,郝普仍不安分,又与曹魏降臣隐蕃合谋背叛吴主孙权,结果事败被诛。千百年来,郝普的无耻行径一直遭到后人的唾弃。清朝德阳地区修建诸葛双忠祠时,制作了三尊蜀汉叛臣的雕塑,称其为“蜀汉三叛”,让其跪在诸葛亮父子的雕像前,郝普便是其中的一位。由此看来,不讲忠信、多次叛主的人,在任何时期都是被世人唾弃的对象。
参考书籍:《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