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离不开公共交通,如何保障日常运营的安全、优质、高效?由区建交委负责建设的浦东“城市大脑”的道路客运综合监管平台,对地面公交、区域出租、长途客运站3个业态开展智能化管理,不断提升公共交通管理服务的能力水平。
智能发现和反馈,安全隐患及时消除!
“小心疲劳!”7月23日上午10时20分,浦东公交一线路的驾驶室发出了清晰的语音提醒。在听到提示声后,驾驶员赶忙摇了摇头,醒了神。而这一幕,被浦东“城市大脑”的道路客运综合监管平台“记录在案”。同时,这一危险行为也第一时间被平台推送至车辆所属公交企业,驾驶员事后也会受到相应的处理。
浦东“城市大脑”3.0迭代升级后,智能化成为突出特点。“我们重点打造了智能发现模块,采取智能视频发现、数据分析发现的方式。”区建交委公交处工作人员乔辰告诉记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公交驾驶员疲劳驾驶、不系安全带、与人交谈、不戴口罩、抽烟等危险驾驶行为,以及长途客运站“无关人员进站”和“安检人员脱岗”的线上自动监管。同时,借助平台的数据分析,管理人员可以全面掌握公交线路全日班次执行率、首末班车准点率、起讫站发车准点率的情况。
与智能发现相配套,平台还设置了智能处置模型——根据智能发现问题的频次,平台会分别推送企业处置、行业处置(启动专项检查),甚至是执法局行政处罚。处置闭环后的结果都反馈到平台中,最终作为企业信用评估以及风险评估的依据。
据了解,区建交委建设的浦东“城市大脑”的道路客运综合监管平台,涉及地面公交、区域出租、长途客运站3个业态。该委已优先对高速线、超长线、事故多发线、过江线加装驾驶员安全行为分析系统设备,并计划用3年时间,对111条线路、2138辆公交车完成设备加装。而长途客运站“无关人员进站”“安检人员脱岗”的视频智能发现设备安装,将在9月中旬完成。
结合应用场景实战,道路客运综合监管平台智能化得到了充分发挥。以公交行业为例,今年上半年,各类行车事故同比下降59.04%,未发生重大行车事故;交通违法行为(电子警察)较去年同期下降10.65%;百万公里事故发生率0.64次,同比下降54.78%。
智能优化公交线网,快捷又省事
浦东“城市大脑”道路客运综合监管平台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公交线网优化提供智能支持。“以往,公交线路新辟、调整等工作,主要是通过公交企业申报、行业主管部门商议,是较为传统的方式。”区建交委公交处工作人员石颖健指出,这样不仅决策的主观性较强,也存在对公众需求满足的滞后性。
2019年开始,区建交委开始探索公交线网智能优化,实时发现和预判公交优化需求,以提高公交线路服务的精细化、高效化。现在,迭代升级的道路客运综合监管平台拥有了智能化线网优化研判模型、筛选模型、优化措施,以“机脑”为主、“人脑”为辅,最终形成公交线网调整计划,并组织实施和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公交线网调整主要出于几个目的,比如:减少与其他线路重复、减少与轨交重复、优化超长线路、降低非直线系数、提高百公里人次、填补公交空白等。目前,浦东公交运营线路共有375条,这些线路信息导入平台后,平台首先对其进行指标研判,初步选出需要进行线网优化的线路库,然后计算机再根据筛选指标,剔除保留下来的线路形成待优化线路库。
这些研判指标包括“与其他公交线路重复度>50%”“与轨交线路重复3站及以上”“线路长度>30公里”“满载率>70%”等6个指标。同时,与轨交站点接驳的线路、途经路段唯一线的线路、区域骨干线路、对外接驳线路等则成为“正面清单”指标,不会被筛选入待优化线路库。
这一复杂的筛选工作,完全交由智能化平台的计算机模型来解决。基于科学的智能优化,主管部门在待优化线路库里进一步筛选,结合“两会”意见、相关街镇等区域需求、市民来信来电反映等,再经过专家研究论证、居民座谈会等环节,形成拟优化线路库,最终形成年度公交线网调整实施计划。
“结合大数据分析,我们还会采取不同的优化措施组织实施,同步显示调整的计划效果。”石颖健告诉记者,以995路为例,该线和轨交9号线杨高中路站、芳甸路站等重复,而根据大数据分析,如果缩线至蓝天路站且撤销站点,换乘2次及以上的客流仅占全线客流的0.9%,影响较小,因此实施缩线。
智能优化线网实施一年多来,浦东公交提质增效成果显著。比如,外高桥3路调整后,虽然线路长度缩短了,但百公里人次从56.8升至98.95,非直线系数和与其他线路的重复度都下降了,市民出行的通达率就提高了。据悉,浦东2020年度计划线网优化调整50条,目前已实施18条,为市民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公共交通出行服务。
栏目主编 洪浣宁
责任编辑 徐玲
摄影 刘思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