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明清奇案之“血亲复仇”案始末

2020-07-28新闻19

在清代乾隆年间的山东省莱州府昌邑县,有个名叫龚大大的农民,从小失去父母,跟着叔叔度日,孤苦伶仃,十分可怜。好在叔叔对他很好,不但抚养他长大,还为他娶了媳妇。夫妻感情也很好,一起劳作,把家整理得井井有条,不但盖起了新房,而且还生了一个大胖小子。有子万事足,一家生活甜甜蜜蜜,可以说生活无忧。万万没有想到给孩子办周岁的时候,这种平静的生活被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情打乱了。

在给孩子过周岁的酒席上,亲朋好友都来庆贺,来庆贺的人各个兴高采烈,除了说些吉利话之外,便是猜拳行令,酒席办得十分热闹。在庆贺的人群中,龚大大看到把自己抚养成人的叔叔龚立民与往常不一样,一言不发地低头喝闷酒。跟叔叔一起生活20多年,龚大大从来没有看到叔叔喝酒,也没有看到他如此忧虑,心想自己是不是对叔叔有不周到之处。

龚大大4岁时跟随叔叔生活,叔叔为了抚养他,至今尚未婚娶,所以待他犹如亲子。而龚大大也心存感激,娶了媳妇以后,就和媳妇商定,要像待亲生父亲一样对待叔叔。如今孩子周岁,叔叔应该高兴才是,为什么那样忧虑地喝着闷酒,一定有什么缘故。

酒席散了以后,龚大大把叔叔请到里屋,让刚刚咿呀学语的孩子叫爷爷。龚立民仅有这个侄子,这孩子便是他亲孙子,如何不爱?便把事先准备的银锁套在孩子的脖子上,以求孩子平安。没有想到龚立民一边给孩子套银锁,一边老泪纵横,看上去是心事重重。这是为什么呢?龚大大把孩子交给妻子,叫他们回避,便向叔叔询问原因。

龚立民见四周无人,便说:“大大,你以为是我喝醉了?我没有醉,是高兴,龚家有后人了,血脉可以延续了。然而我们家的深仇大恨却还没有了结,我心里痛啊!我们家的仇何时才能够报呢?”

龚大大听到叔叔话里有话,便询问家里有什么仇?龚立民说:“大大,你可知道你母亲至今还健在?而且还和你杀父的仇人一起生活?”

20年来,龚大大一直以为父母早亡,并不知母亲还在世,父亲被人杀的事情。听完此话,很是吃惊,便满脸狐疑地看着叔叔说:“居然有这种事情?我母亲是谁?我父亲被谁杀害?为什么叔叔到现在才提起此事?”一连串为什么,叔叔似乎早有预料,便细细地将前后经过讲述出来。

原来龚大大的父亲名叫龚泰兴,本来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但妻子王氏却很貌美,按照古人描写,乃是:“无瑕堪比玉,有态欲羞花。只少宫妆粉,分明张丽华“。说她有玉一般的温润清新性格,闭月羞花的容貌,如果略加化妆,就是一个张丽华。张丽华是南朝陈后主的贵妃,其美丽的特点就是头发长七尺,乌黑光亮,眉目如画,而且聪敏过人。这样的形容就是说王氏貌美而聪明伶俐。这样一个美女嫁到农家,也不会在家里供着,照样要下地干活。也活该有事。有一天,龚泰兴夫妇在田里干活,有个名叫杨世南的土豪经过,一眼便看上王氏,想不到在这穷乡僻壤,居然有这样貌美的尤物,便动了邪念。

杨世南先是派人到龚家找龚泰兴商量,要他将王氏出让,卖给自己做妾。龚泰兴家境虽然不富有,但日子还过得去,如何肯将爱妻让给他人,便严词拒绝。杨世南一计不成,便生二计。昌邑县当时出现一件强盗抢劫案件,杨世南便罗织罪名,把龚泰兴牵连到案件之中。当时的县太爷还算是有点良心,认为龚泰兴为强盗的证据不足,但本地的土豪也不好惹,于是虚与委蛇将龚泰兴关进监狱,等案件破获再将之释放,也可以照顾土豪的脸面。既然县太爷不肯将龚泰兴定罪,杨世南的诬陷也难以得逞,不害死龚泰兴,貌美的王氏也难弄到手。于是杨世南又生出一条狠计,必欲置龚泰兴于死地。身为土豪,在县衙门上上下下都有关系。既然龚泰兴关进监狱,杨世南便通过关系找到狱卒,送上一些银钱,要狱卒好好“照顾”龚泰兴,不要留下什么把柄,更不能牵连自己。什么是“照顾”呢?在当时这是监狱中的隐语,也就是送“照顾”对象上西天。狱卒明白杨世南的意思,收下银钱,寻个机会,就把龚泰兴给毒死了。有人会问,狱卒在监狱把犯人毒死,就没有罪吗?当然有罪,因为当时的法律有明确的规定,但规定过于笼统,监狱中在押人犯因饥寒、疾病、刑讯、凌虐等原因死亡,主管官吏、卒,须按照法律规定承担相应责任,但正常死亡和非正常死亡的处罚不同。清代犯人正常死亡,称之为“瘐毙”和“监毙”。“瘐毙”是指囚徒因病而死;“监毙”则不仅仅是患病死亡,还包括自杀、刑讯伤口感染、饥寒等。犯人正常死亡,主管官、吏、卒的责任较小。非正常死亡有凌虐罪犯杀人灭口、超期羁押的淹禁等原因,主管官、吏、卒的责任较重。官官相护,一旦出现非正常死亡,官、吏、卒们会伪造证据,说成正常死亡,所承担的责任也就不大了。只要进了监狱,性命就掌握在狱卒之手,这在当时是公开的秘密,杨世南岂能不知,所以他敢于买通狱卒,将龚泰兴毒死,到时候以“瘐毙”上报,开个病死证明,便可以交差了。

龚泰兴死了,杨世南没什么顾忌了,便将王氏强行抢去,扔给龚大大叔叔10两银子,就算是买了。龚大大叔叔哪里敢与土豪争论,只好含泪忍辱,自己抚养侄子。此时见侄子已经长大,又有了后人,如今已经是周岁,在欣喜之中,想起冤枉的哥哥,才将此事讲出。

讲完事情经过,龚立民把杨世南给的10两银子交给龚大大,然后说你父亲的性命,你母亲的受辱,就是这10两银子。不是你叔叔没有本事,我是怕你无人抚养,也怕我们龚家从此绝后,所以才隐忍至今。现在你有了儿子,龚家有后了,我也没有什么可顾忌的了。你们好好生活,过几天我就找杨世南去搏命,报我龚家的血仇。”这是龚立民借着酒胆说出来的话,也没有指望龚大大为父亲报仇。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龚大大记住此事,过几天在叔叔清醒的时候,问起母亲的情况。在龚大大看来,只要母亲还在世,就不应该不想孩子,为什么20多年,母亲从来没有回来看他呢?叔叔告诉他,王氏被抢的时候才21岁,也不是不思念丈夫和孩子,但抵挡不住土豪杨世南的强横,被抢走之后,也曾经寻死觅活地想回龚家。一是杨家看得很紧,难以脱身,二是不久就怀孕了,毕竟有小生命在身,所以便停止哭闹。杨世南虽然是无恶不作的土豪,但对女人却知疼知爱,尤其是对王氏,更是宠爱有加,就这样王氏接连生了几个孩子。都是骨肉,顾此必然失彼,为了照看几个后生的孩子,王氏也就死心塌地跟随杨世南,也不知道20年以后,龚大大已经娶妻生子,虽然说不能够完全忘怀自己的儿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及膝下的孩子,也就淡忘了旧日的情爱。

事情都快过去20年了,杨世南以为不会有什么事儿,依旧在昌邑县横行无忌。孰不知此时的仇人之子长大成人,已经得知真相,不但有杀父之仇,还有夺母之恨,正在寻机报仇。一天龚大大在一个无人的小巷截住杨世南,突然从腰间抽出斧头,直劈杨世南的脑袋,登时脑浆四溅,倒地死亡。按照《大清律例》规定,看见有人要杀人而不去阻拦,要受到杖一百的刑罚。大白天杀人,看见的人都有责任,所以见到龚大大杀人的人们,都怕他逃跑,便纷纷前来阻拦。龚大大笑着说:“岂有大白天杀人而怕死的!便让众人将自己绑了,来到县衙自首。

案情并不复杂,县太爷便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依照“擅杀人”定罪。如果按照“擅杀人”,就是斩立决,但条例规定,为父母报仇可以减等,因此县太爷拟罪为绞监候,上报到省里。按察使乃进士出身,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动辄援引经书,号为“循吏”,在复核案件时,便感慨地说道:“至性人也。何不幸而遇此?”认为龚大大报仇符合儒家的孝道,便把案件批给莱州知府张船山重新审理。

翰林院出身的张船山,儒家思想更为浓厚,在理解到按察使的意图以后,便开始翻阅相关法律规定,想为龚大大开脱责任。经过翻阅律例,发现县太爷所拟绞监候是有充分依据的,但也不是无懈可击。

张船山认为龚大大杀死杨世南与寻常报父母之仇者,微有不同。

杨世南是土豪,龚大大是小民,两者优劣明显,如果龚大大进行诉讼,打赢官司的几率很小,更何况要是进行诉讼,杨世南必然有所防备。有看家护院保护,龚大大想复仇也很难下手。张船山认为龚大大不告官府,自行了断,有不得已的选择,并不是故意蔑视王法,破坏朝廷宪章,即便有擅行复仇的行为,也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但理解归理解,这并不能代替法律,那么张船山用什么理由、引用什么法律为龚大大开脱呢?

龚大大一农民耳,口未尝读圣贤之书,耳未尝闻圣贤之教,乃纯动以忍性,虚二十年而手刃父仇,从容投案,不屈不挠,是其孝性天成,当非凶悍残酷。吾朝以仁孝治国,凡遇仁人孝子,无不曲法施恩,以旌于国,以示于朝。

张船山抓住“仁孝”二字,认为龚大大虽然是个农民,但身上的“仁孝”具备,从容投案是其“仁”,手刃父仇是其“孝”,这种仁人孝子是王朝所倡导的。为此,张船山翻阅历年成案,终于找到3个成案为依据。那么,什么是成案呢?成案,就是已成之案,是根据律例而加减比附形成的案件判决,可以援引比附加减定拟。张船山远找顺治十二年(1655),陕西孝子为母报仇而被减刑为杖一百、流三千里;中找乾隆二十年(1756)浙江孝子为母报仇引顺治十二年(1655)成案减刑;近找去年江苏、山西两起为父报仇,也减刑为杖流为依据,认为龚大大案件与上述案件相似,应该具备减等的条件,所以判决龚大大“免于一死,杖一百、流三千里”。

对龚大大进行了判决,那么被抢劫的母亲如何处置呢?对此,张船山决定顺人情,是随现在的杨氏子女生活还是愿随前子,由王氏自己选择。

寻本溯源,当初帮同杨世南害死龚泰兴的责任人,总不能不法办,可是狱卒早已经病故,又没有家室,按照法律也只能够免于追究。20年前的周知县还在,就应该追究其责任了,于是张船山判决将周知县革职。

#明朝#乾隆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