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兰州女教师举家支教,她感动了一座城!

2020-07-28新闻12

支教期间,

栗文君悟出一个道理:

用心的教育到哪里都行得通。

导语

7月,北方最好的季节。大夏河的日出从不晚点,与上坡山绵绵的雾气,在川道里的韩集初中相遇,就成了朗朗读书声。

栗文君有些惶恐。几天来,学生们知道她支教就要结束,在课上哭,在信里哭,占地240亩的偌大校园猛然也大雨阵阵,显得悲伤。

从兰州举家来临夏县支教七八年级语文,平时寡言的栗文君用一年半时间,将教书写成了一本“故事会”。

故事里,每天都有学生排长龙找她“讨教”;一学期面批的2000多篇作文可以垒成一座开满花的小山;习字一年,数位潦草大王变成了模范代表;每个学生的诗集里,一截拴着《诗经》,一截醉于花香;毕业梦想是嫁人、做厨师的学生坚称要读完大学;弥漫着浓厚方言的教室飘起了普通话朗诵;每天低语不超10句的娃们变成了小话痨……

栗文君的故事很长,需要慢慢读。

“举家 ”支教

从大学想支教算起,至2019年3月到临夏县韩集初级中学实现梦想,33岁的兰州82中语文教师栗文君已经候了十几年。

韩集初中始建于1938年,是临夏回族自治州最大初中,占地240亩,有86个教学班,352名教师,5400名学生,回族学生居多。

这样的办学规模兰州都很少见。这让栗文君满心欢喜,可“欢喜”仅延续到她报到的当天。

前往临夏县

栗文君发现,学校班额不小,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且还有劝返回校的社会青年,管理难度大;大部分师生用方言或“临夏普通话”交流,沟通难度大。但其实这些都只是小困难,最大的挑战在教学上。

学校安排栗文君接收七年级两个班的语文课。初入教室,为了能和学生们打成一片,栗文君很温和地说话、讲课,学生们也积极配合。本以为这是一个不错的开头,可现实是:第二天一个班59人有30人没交作业,甚至第一周每天都有二三十人不交作业,也有三分之二的人不听课。这让栗文君大吃一惊,因为她工作十年来从未遭遇过。

这种“温柔”行不通,那该怎么办?栗文君用了很多方法,可学生好像并不理会。

“那时候我也对自己说我只不过是一个支教老师,不用太认真。可看到很多孩子‘挥霍’青春,就总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闪现,提醒我得帮助他们,哪怕有一个孩子改变也好。”

直到有一天在讲《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时,又看到先生“教师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那句话,这让栗文君意识到,来支教要教的不仅仅是知识。

于是,第二天,栗文君把不交作业的学生叫到办公室,一个个谈心,除了学习什么都聊。

栗文君家访

栗文君这才得知,班上的大部分学生不是留守儿童就是离异家庭,很多女孩的心愿是毕业嫁人(甚至有女生已经订婚),很多男孩的梦想则是做厨师、开饭馆,不喜欢学习是普遍现象。这些孩子也才十三四岁,在城市里正是千娇万宠的年纪,但在这里所有都需要靠自己,学生不仅缺知识更缺关爱。

如此,栗文君便苦口婆心地劝说、安慰、鼓励,用真诚感化他们。

没想到,次日,只有两个学生没交作业,学生还在作业里夹着“求老师不生气”的纸条,且上课专心听讲的人越来越多。

这让栗文君悟出一个道理,用心的教育到哪里都行得通。

短短几天的小成功让栗文君信心倍增,她从小就有的执拗劲儿又来了,她决定这一年半要教出点名堂来。

于是,栗文君毅然将让她分心的2岁女儿带到学校,年过六旬的父母和丈夫吴家栋轮替带孩子,一家人住在18平方米的宿舍里,守着3个高低床和2张桌子。

栗文君和妈妈陪女儿玩耍

“虽然是我一个人来支教,但一家人都在围着我转,我其实欠他们挺多的。”栗文君说得没错,她的父母身体不好但得专职管理“神兽”,她的丈夫生病住院下不了床,身边只有叹息,没有栗文君。

“这娃娃从小做事就认真,很执着。只要是她认准的事情,就会坚持做下去。”栗文君爸爸栗苹说。

天性教育

栗文君个头不高,不到1米6,微胖。万物生长的有趣之处是,小小的身体往往拥有巨大的能量。栗文君的能量在于走路很快,始终保持着“俯冲”的姿势。

在临夏县一望无际的大山里,“俯冲”是鹰的标签。鹰敏锐、果敢,尊崇自然,“创造”自然。

每日都有的办公室讲解

栗文君有相似之处。对于教育,她的创造性在于尊重每个学生,激发学生的天性,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然生发”。

是的,栗文君的教学是从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心理现状、所思所想开始,经过兴趣、爱好、梦想的“中转”,再到学习的。她和每个学生都谈过心,而且一谈就是一节课时间,期间,她犹如亲人般的真诚让每个学生放下顾虑,真实诉说,聊得深入、畅快。往往是,聊到最后,两个人都哭了,哭成了朋友。

这种谈心式、朋友般的交流很奏效,似乎一下子激发了作为孩子应有的天性,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

在具体教学中,栗文君的方法论也不少。

她给学生教会的思维导图、康奈尔学习法等新的学习方法,打开了科学学习的另一扇大门,学生们将新方法全面运用于所有学科,学习有了质的提升。

对于阅读,栗文君让学生们用笔来“读”,把关键字、词、句、段划出来、写下来,还把《认知天性》、《刻意练习》以及很多名人传记传到网盘分享给学生。对于“好朋友”的安排,学生们都很愿意听,都会在周末认真阅读,从而增加了阅读量、拓展了视野,也喜欢上了看书。

栗文君的一对一辅导

古诗文在语文学习中分量很足。对此,栗文君创新做法,以作业的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创建个人诗集,诗集内则是学生对各类古诗文的解析、读后感,还让多个学生由此喜欢上了写诗。

记者在栗文君办公桌上看到,有一摞诗集格外亮眼,单看“情之夭夭”、“青春拾贝”、“纸短情长”、“倾听四季”这些诗集名称,就诱惑十足。

写字是基本功,栗文君自然十分看重。她借助参加硬笔书法大赛、书信大赛的机会,引导全班学生练字。

“以前所有人都说我的字写得很好,只有栗老师委婉地说我的字难看,我就去问上大学的姐姐,姐姐说你的字一直都很难看,只是没敢说。”如此,王欣欣练了一个多学期,写字比之前大有改观。

有一次,栗文君给毕业班做讲座时,特意展示了王欣欣们的练字成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潦草大王都变成了学校写字最好的学生。

在校园

栗文君费心最多的算是作文了。学校安排每学期学生作文训练8次,可栗文君把训练次数加到16到20次,还教会很多既实用、又科学、又好用的写作方法。由于学习积极性早已被调动起来,全班便刮起了一股写作文的风潮。而每篇作文,栗文君都会面批。一年半下来,所有学生都称得上是“小作家”。

和作文一样的还有试卷。为了应对中考,栗文君根据临夏州中考特点共出了6套语文试题,考完、阅完后,她又会为每个学生逐个面批(包括正常考试)。

于是,在这一年半里,每天都有学生前往办公室找栗文君“讨教”,往往就会出现从办公桌排长龙到门外的“壮观”场景。

排长龙面批作业

这种“壮观”还有很多,比如,她组织学生排练仅是班级内部的课本剧表演和演讲比赛,没想到,第一次接触这些新形式的学生们热情空前,表演的酒醉李白、悲伤李隆基让所有人叹为观止;她主讲的校内示范公开课和课后的教研活动评课,得到全校语文教师的高度好评;带八年级语文的她给九年级尖子生主讲议论文和作文专题课,让学生爱上“栗师造”。

一年半,栗文君共教授七八年级三个班语文,共146名学生。单说第一学期,因为两个班的“贫富”差距,对于同一节课,栗文君都要准备两个不同教案,还有加起来的近120本作业,这个工作量是在兰州时的几倍。没想到,仅一个学期,栗文君的教学成果便“震惊”全校,获得临夏县教育教学先进个人奖。

栗文君为剧中的李隆基戴皇冠

“这一年半也是对我的改造,对我影响太大了。不管以后我在哪儿教书,身上都会有韩集初中的影子。”栗文君说。

崇高之风

栗文君的这些“好”,都被同一个办公室的教务主任兼数学老师、班主任鲁协福看在眼里。

“我们都是偶尔会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谈一下,但栗老师是每天都有学生来找,是整个韩集初中师生互动频次最高的。她特别有耐心,特别细心。比如分析试卷,每个学生每一分失在哪里,扣分的原因是什么,她都会分析。相比而言,我们很多工作都停留在表面,栗老师是实打实的。这一年半,不仅学生有收获,我们老师也有收获。”鲁协福是本地人,沉稳寡言,但说起栗文君,几天来却反反复复在说,“栗老师注重挖掘学生的潜力,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改,这个比老师直接说出来好得多。我们一般都没这种耐心,只有栗老师能做到。”

栗文君的日常办公室教研

作为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有两件事陶永恒始终历历在目。

“我们最开始给栗老师两个班,其中一个班的语文成绩很差。结果一学期下来,这个班语文成绩是25个班中最好的,让我们大吃一惊,那些学生最喜欢的科目也成了语文。第二个学期开始后,我让栗老师把临夏州的中考试题研究一下,做个报告。不久,栗老师把临夏州四年的中考试题特点、规律及阅读、作文等研究的很透,全是干货,讲得又很生动。我印象很深的是,有一个化学老师本来要走,听着听着不走了,说这种方法他化学也可以用。”

栗文君排练课本剧

对于采访栗文君,陶永恒十分上心,他再三希望能把栗文君宣传出去,称她的支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他还在小本本上密密麻麻记了很多关键词。“我以为她是来带孩子的,结果孩子从来没有进过办公区,从来不让生活影响工作。没有教育情怀是干不成这样的。对我个人触动非常大,这样的人送到我们学校一年半改变的是小环境,再长一点就是改变我们学校的生态。她不断诠释着一名优秀老师该有的理念、方法、情怀、追求、定位,给学校带来了教学的清新之风、崇高之风,是我们的榜样。”他说。

难舍难分

得知栗文君支教结束要走,7月下旬的最后几堂语文课是难忘的,一些谈话和信更是难忘的。这种难忘,源于幼小纯粹的心灵,通过一串串眼泪表达。

告别课上,学生哭着感激栗文君

马永兰曾是班上出了名的“高冷”女孩,她内向到一天下来说话的人不超过5个人,说的话也不会超过10句。

栗文君反复谈心后,马永兰拧巴的心结慢慢松开了,她开始主动和同学说话,甚至喜欢上了开玩笑。几乎同一时刻,经过栗文君一遍遍地试卷分析和不厌其烦的作文点评,马永兰的作文从“大大的眼睛”变成“深邃的眼睛”,语文成绩从无法突破的100分增至115分,班级排名提升至第4名。

栗文君帮学生一起做饭

栗文君要走,最舍不得的就是1米7的大高个郭燕宏。一年来,郭燕宏平均两天就会来办公室找栗文君修改作文,有时候推开门看见栗文君不在,便合上门回教室了。

“一次,我考了全班第19名,栗老师看了卷子后,说我的语文成绩还可以提升,说我可以考到第一,她相信我。然后她走到全班第一名跟前说,如果你不好好学,郭燕宏会超越你。”郭燕宏是哭着说的,“每次栗老师都能指出我作文的错误之处,我就一遍一遍改,作文提升太大了。”就这样,在栗文君的助力下,郭燕宏第二次考到全班第6名,第三次考到第5名,语文成绩从70多分考到101分。

告别课

在一节课上,李娟哭得厉害。之前,考不好的时候,李娟总抱着“放弃吧”的心态,栗文君便用“鸡汤”和方法启迪她,让她试着从失败中一次次走出来。于是,之前的死记硬背变成了思维导图式的清晰记忆,之前每次写作文都跑题的情况一去不返,各科成绩都突飞猛进,李娟从全班20名升至第2名。“很多老师只是顾及成绩,只有栗老师顾及我们每一个人。她活成了我想要的样子。”李娟说。

爷爷跟爸爸经常吵架甚至打架,田斌也没有多大心思学习,也经常不交作业,老师骂也没用。于是,从别的班刚转过来,田斌根本跟不上学霸们的节奏,哭着想要回原来的班。

“栗老师和别的老师不同。有一次我没交作业,她竟然没有批评我,我很好奇。一会儿,栗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谈心,她说的每句话都让我很感动。我一直想要放弃,她却耐心的一遍一遍鼓励我,让我从低落中走了出来。在这之后,有些事情我跟家人不想说,但在栗老师跟前我说得很畅快。我不知道其他同学怎么样,但我就是喜欢栗老师。”如此,田斌从很讨厌学语文到喜欢学,如今全科成绩已经提升至全班第27名。

“您指出的很多问题,我还没有改正。对不起您!”

“您指出的很多问题,我还没有好好改正。我对不起您!”说着,田斌给正在上课的栗文君深深鞠了一个躬。

有了栗文君,父母离婚后从5岁起便常年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会擀面、炒菜、包饺子、干农活的姚进梅不再自卑,不再低头绕着人走,也再不想离家出走,她喜欢上了写诗,语文成绩还考过了120分;每晚写作业都接近凌晨、白天上课总打瞌睡的留守儿童马艳,将这种恶性循环转变成“上课专心听讲、课后作业效率自然高”的学习模式,语文成绩则从八十几分提升到了110分……

栗文君和部分学生的告别合影

“栗老师留给我们的回忆太多了,是一次次的谈心,是一次次的卷面分析和作文点评,是一个个学习方法。她改变了我们所有人,是我们遇到的最好的老师之一,她的离开是一个亲人的离开。”采访几天,但凡是栗文君的学生,他们的叹息声都近乎一致。

主编:梁翔

文/图/视频丨《未来导报》张小鲲

#留守儿童#中考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