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两年AirPods老用户致歉:出世无敌手,真的不止听个响

2020-07-28新闻29

相信很多人都有着如此困惑:在国内外品牌千元档耳机都在纷纷强调音质与降噪并且各种特殊型号产品层出不穷的当代,长期在业界内称为“毫无音质可言”,售价又相对昂贵的AirPods已经迎来了发售以来的第四个年头,销量却依然节节攀升,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下面我就来给大家深入剖析一下这个问题。

先来说一下消费级电子市场大环境的变化。2010到2020十年光阴弹指一挥间,消费级电子市场上的各品类商品也已经完成了多次迭代进化,消费导向自然也有所转变,这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标志便是用户的买单行为由功能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的过渡。

举一个例子:摩托罗拉在2011年发布了XT910,这款手机7.1mm的超薄机身在当时真的是技惊四座,但其1780mAh的电池容量也一直被众多用户诟病。于是摩托罗拉又在2012年发布了搭载3300mAh大容量电池的XT910 MAXX,其余配置参数跟XT910比起来一点改动都没有。放到如今你一定很难想象一个厂商会生产配置完全一样,只有电池容量不同的两款产品,可在当初摩托罗拉、三星、松下等一众大厂就是这么干的。

除了根据用户实际需求更改单一功能点就能推出新产品之外,功能型消费在市场上还有更为具象、更为明显的外在表现。大家还记不记得,前几年类似于卡西欧自拍神器、步步高音乐手机、美图手机等等这些恨不得把自己的功能点贴在脸上进行售卖的产品名称层出不穷?这正是功能型消费的显著特征。

而在如今的手机市场上这种用功能诉求来命名的产品越来越少,大家基本都在追求更大的屏幕、更窄的边框与手感更好的机身材质等享受型指标,性能、拍照、快充、音质等硬性功能指标变得远没有前几年受关注。不光手机领域是这样,几乎大部分的数码3C品牌都不约而同地开始拥有了自己的审美体系与设计语言,这正是用户们在硬件指标已经完全可以满足绝大多数日常通勤需要以后,由功能型消费转向享受型消费的市场体现,而AirPods正是这个转变过程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在最初接触电子产品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使用的播放器是昂达和爱国者,而不是nano、classic;我使用的手机是诺基亚、HTC和魅族,而不是iPhone;我使用的耳机也自然是那些随机附赠的产品,而不是AirPods。我被困在功能型消费的圈子里太久了,以至于我曾一度认为自己花钱买耳机就是单纯为了追求相对较好的音质,买贵的耳机就是为了追求更好的音质;以至于我在苹果发布音质平平的AirPods同时又取消了iPhone 7的3.5mm耳机接口时曾一度以为苹果要完。

的确,如果从高端蓝牙耳机的产品定位这一维度去聊的话,AirPods真的是太过普通,音质最多也只能和EarPods打个平手。但如果我们从享受型的辅助设备去谈的话,就算AirPods已经发布四年之久,它如今却依然战无不胜。开盒即连接、左右耳敲击自定义、单耳取下暂停播放、放回一只后另一只自动变成主控耳机等等如今耳机业界老生常谈的享受型功能点,AirPods无一不是率先倡导,往后又成为行业标杆。

大家不妨再试想一下索尼、舒尔、Bose、森海塞尔等大牌厂商是如何设计无线耳机的。从声学专业角度来讲,这些大厂确实没得说,他们优先考虑的一定是搭载什么样的发声单元、采用什么水平的主动降噪、使用什么级别的防尘防水等等问题,然后再把诸多先进技术套在一个耳机壳里,不管这台耳机体积有多大,至少音质足够好、功能足够全面。

而AirPads的产品思路和它的竞争对手们则完全不同,要知道“Pods”只是这款耳机的一部分,更重要的还有“Air”。AirPods的半入耳式设计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提升用户佩戴体验而生,连接逻辑简单、操作易于上手等等过去高端耳机很少去顾及的用户使用痛点在AirPods上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毫不夸张地说,AirPods真的是近两年来除了手机以外我使用频率最高的电子产品。记得有一次晨跑,我围着小区跑了十几圈,回到家才发现耳中的AirPods一直没放音乐。比较起来,可以让我明明戴着耳机同时又忘记正在佩戴的也只有AirPods,这也正是AirPods的一众竞争对手一直想做却做不到的。

最终又回到了上面所讲的那一点,从功能型消费上来讲AirPods的音质我撑破天只能给它打60分,但从享受型消费上来讲AirPods的使用体验我愿意给它打一个满分。

其实我想我是欠AirPods一个道歉的。在AirPods发布之初我是真的对它充满了成见,心想苹果把EarPods剪掉了线就要卖1280元,这不是收智商税吗?自iPhone 7开始就取消了3.5mm耳机接口,这不是强制广大苹果用户交智商税吗?但是这一切偏见都在我真的拥有了一台AirPods后随之烟消云散,它并不是一台完美的耳机,但它却尝试用最简单的产品逻辑去满足用户最原始的诉求,这真的很“苹果”。

#智能穿戴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