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原创 我生了5个娃,都是自己带过来的,用我的方式照样长得好好的?

2020-07-28新闻9

原标题:我生了5个娃,都是自己带过来的,用我的方式照样长得好好的?

现如今的很多年轻父母们,多数都忙于工作,挣钱养家,很多时候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全天候带娃,因此,很多时候都只能请家里的老人们帮忙带着。

按理说老人们早已到了退休的年龄,本该安享晚年,临老了还要帮子女带娃,子女们也应心存感激才是,但由于两代人在育儿方式和养育观念上都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往往在实际带娃的过程中,老人们和年轻一辈的父母们总少不了要爆发一些矛盾。

最近在网上也是看到了一个网友们热议的一个话题:有些话哪怕你说了几十遍,老人家就是听不进去!

有的妈妈说:跟老人说了不要喂饭,孩子饿了自己就会想吃的!还是不听…忍不住追着喂!

有的妈妈说:说了很多次了这么热的天,娃不穿娃就不要给娃娃穿,婆婆却说:“赶紧给宝宝穿袜子,不穿袜子,会凉着的。”

有的妈妈说:不要给孩子绑腿绑手,这样对孩子不好的,会伤害孩子,可是老人家就是不听!

有的妈妈说:跟婆婆说了不要亲孩子,不要嘴对嘴喂饭!!!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T T

然而老人回复往往却是:“人家吃了一辈子,也活的好好的。”人家按照这样方式也过的好好的!这样久而久之就有了婆媳关系紧张矛盾!

其实,换个方式想想,不论是老人们还是年轻的父母,我们的出发点都是一致的:为了孩子。

只是在实际的带娃过程中,由于各自观念的不同,又缺少沟通,才爆发了如此多的矛盾。因此,我们年轻一代的父母们不妨静下心来,以一颗感恩的心来看待老人帮忙带娃这件事,再配合一些切实有效的沟通技巧,相信情况会得到改善的。

1、多表达谢意,表扬大于指责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养育宝宝是年轻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老人只是“搭把手”,根本没有一定要带娃的义务。双方角色定位清楚了,老人的压力自然就小了,而小爸妈们的心态也就能平和许多。

“我们楼下有一个帮忙带娃的阿姨,提起儿媳妇总是赞不绝口,既尊重又体贴,每次要跟她说什么之前,都会先开口把“妈”叫得甜蜜又亲切,每天都把“妈您辛苦了”挂嘴边,有时候还会在送她很喜欢的礼物之后,再轻描淡写地说些关于教育孩子的意见,以至于这位婆婆每次都不太好意思反驳,觉得这些小事儿和儿媳妇的孝顺、甜蜜比起来,并不算什么,是很容易接受和改善的。”

所以对待老人和对待孩子一样,越夸越好。简单粗暴的指责,不仅伤害老人的情感,让家庭气氛变得紧张,也不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年轻爸妈一定要对能帮助自己带孩子的老人心存感激,接下来的一切都会好办许多。

2、借别人的“嘴”来说

“关于新生儿可以光脚走路问题,婆婆就觉得很不能理解,在她的观念里,觉得孩子不穿就会着凉感冒,怎么可以不穿呢呢?

即便老公一再和她说“您儿媳妇育儿知识学了一肚子啦”,可老人家压根不放在眼里。后来,我发现家里的网络机顶盒里有不少育儿科普片和专家讲座,趁孩子睡了,我就拉着婆婆一起看看,还真被我猜中了,电视里的一句话能顶我十句!

老人嘛,仗着自己带大过一堆孩子,难免会把之前的一些老经验搬出来,不但自己亲力亲为认真“贯彻”,更恨不得能把大家也一起洗脑了。

所以不要和老人顶嘴,要慢慢想办法巧妙沟通!

3、学会让娃自己说

有时老人坚持的某些事,不要马上反驳,不妨先顺着老人意思,等“商量”一番后,让孩子亲自来说。

我女儿小的时候,我婆婆不愿意给孩子吃蔬菜,怕孩子嚼不碎噎着。

我就开始讲“蔬菜”故事。讲小白兔啃萝卜所以跑得特别快,小山羊吃嫩青草所以爬山爬得特别高,大力水手吃菠菜特别有力气……这样不露声色地“商量”之后,孩子总是主动要求奶奶给她吃“菜菜”。孩子一要求,奶奶就“投降”了,我想说的话她也就算是“听”了。

俗话讲“老小孩”,父母老了,他们打拼了大半辈子,本可以安度晚年的时候,为了儿女的事业重新当起了“孩奴”,这一点就足够让我们收起对他们的偏见,心存感激。在孩子问题上不要伤了和气,平静下来慢慢沟通!

毕竟,我们都有老的一天,不是吗?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