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扶贫路上的排头兵

2020-07-28新闻14

孙在前,男,汉族,1976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潍坊春雨社区义工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委员,山东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常务理事,潍坊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潍坊市志愿者协会监事长。

长期以来,孙在前始终秉承“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公益理念,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城乡社区参与敬老、助老义务服务。不论酷暑,他的身影活跃在安丘、昌乐、临朐、青州等贫困山区和农村,不畏严寒,他的身影时常闪现在贫困老人、困难学生的家中……多年来,他先后为2000多名贫困、残疾、失独老人解决了经济、生活难题,救助贫困学生800多人,为白血病等突发变故的家庭募集善款150多万元。

2007年11月18日,他发起成立了潍坊市首个社区志愿者组织--潍坊社区义工联合会,后经民政部门审核登记注册为--潍坊春雨社区义工公益服务中心(简称:春雨义工)。以春雨义工为平台,孙在前带领广大志愿者们长期利用周末休息日和休假时间,开展关爱帮助贫困、失独、留守老人以及贫困学生群体等爱心活动,自发为公益事业服务,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幕幕动人、感人的乐章。

医疗扶贫,带不走的医疗队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一些偏远山村,由于村中老人行动不便,即使卫生室就在山下,也依然存在着“看病难”问题,孙在前认为,精准扶贫政策使基层群众受益越来越多,公益组织同样肩负着一份社会责任,老人出不来,我们就把优质医疗资源送进去。不光要为老百姓看好病,也要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谋福祉。

山东省青州市庙子镇杨集安村地处深山,海拔800多米,村里原有140多人,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发展落后,村中青壮年相继外出打工,村中仅有10位老人孤独留守。这些老人年龄中最大的88岁,最小的68岁,平时根本下不了山,而村里没有诊所,医疗条件相当落后,老人们生病除了等、靠之外,也只有到病情实在靠不下去了,才到山下小诊所就医。孙在前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倡议组织爱心人士及义工,自发出资出力,于2011年7月在杨集安村建成了首个“高山爱心诊所”,为这些留守老人解决了看病难问题。

2011年8月1日高山爱心诊所揭牌

十年如一日。高山爱心诊所自建成后,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日,无论风雪严冬还是烈日酷暑,孙在前都坚持与春雨义工及爱心医生到山上为老人义诊、免费发放药品,并为他们送去各种生活必须品,义诊的同时还组织义工帮助老人打水、理发、收拾庭院、销售农产品和提供其他劳动服务。九年来,爱心诊所为老人们发放了价值近十八万元的药品,提供服务义诊150次。除诊所常备的心电图仪器外,每年,他们还集中将B超、血糖仪等医疗设备带上山,为老人们进行全面查体,提供对症治疗和疾病预警,彻底保障了老人们的身体健康。

善行汇聚起磅礴力量。“高山爱心诊所”被新华社、人民网、中国政府网等媒体报道以后,引起了社会对留守老人的广泛关注。央视13频道《朝闻天下》、《东方时空》“走基层”栏目也对高山诊所进行了连续6档节目的跟踪报道,《中国青年报》、《齐鲁晚报》、《潍坊晚报》、《潍坊日报》、《山东电视台》、《潍坊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也进行了连续报道。在2013年共青团山东省委举办的“青春、公益、梦想”首届山东省社会组织公益项目评选中,青州“高山爱心诊所”被评为“最具发展潜力公益项目”,并得到山东省青年联合会的公益资金支持。2014年12月该项目被共青团中央、民政部、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联合授予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银奖”,同时被共青团山东省委、山东青年志愿者协会确定为山东省首批志愿服务示范项目。2015年12月该项目被共青团中央、中央文明办、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联合授予首届中国青年公益创业大赛“银奖”,目前,“高山爱心诊所”项目中第二个爱心诊所已于2015年7月建成使用,第三、四个爱心诊所也在筹备中。爱心诊所全部建成后,能解决近200名留守老人的看病难问题。

精工扶贫,开掘可持续的源头活水

在长期扶危济困的实践中,春雨义工积累了大量扶贫攻坚的经验。孙在前认为,精准扶贫的“精准”是提升人的能力与素质的精准。劳动致富是精准扶贫的基础,通过外力帮助,让贫困户有脱贫能力。扶贫并不是“没米送米、没油送油,逢年过节送点钱”,当前公益力量在扶贫创新方面需要考虑三个问题:第一,如何阻断代际贫困?第二,如何能够让现在处于贫困的群体的数量减少?第三,要找到针对短期性贫困和长期性贫困的解决途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15年孙在前发起了“春雨义工授渔公益工程——春渔铺子”。通过联系爱心企业,在城区捐赠便民铺子,并为贫困家庭免费培训技术,免费提供经营店铺,筹集资金先行垫付铺子经营设备等物资,由义工进行前期运营,待铺子有一定的盈利并稳定后,交由贫困家庭独立经营,义工给予辅助帮扶,最终实现了“社会力量为辅,贫困家庭为主”的自力更生脱贫常态,避免了返贫。同时,他带领春雨义工也着手建设农村的公益铺子,扶持农村贫困家庭进行种养殖作业,并通过铺子将土特产品对接到城市里的公益铺子,实现产品的直供直销,大大降低了扶贫项目风险,提高了城市、农村贫困家庭的经济收入。

春渔铺子是脱贫致富的源头活水。在持续稳定增加贫困家庭的经济收入的同时,搭建了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公益平台,创新了精准扶贫的模式。通过较小的经营盈利,也保证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精准扶贫的长期性、稳定性,达到了良好的效果。该项目为“授人以渔”式的公益扶贫提供了新的探索,在共青团中央、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水利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举办的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上,“春渔铺子”项目获得“银奖”。

2018年3月孙在前通过技术引进+实体帮扶的形式,在山东省昌邑市实验种植无农药残留的蔬菜,该扶贫方式是“春渔铺子”的农村版,采取“精准扶贫到村”的形式,不仅可以让村集体经济有所改善,还能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同时也在产业扶贫过程中为实现无农药残留等食品安全问题做着大胆尝试。

文化扶贫,种下向上生长的精神力量

文化是社会的精神和灵魂,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如何发挥文化的软实力,为经济发展和精准扶贫提供硬支撑?孙在前认为,扶贫既要扶经济又要扶精神,通过文化支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科学文化素质和居民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弘扬……,精神的富足助推物质的丰殷。

2008年孙在前组织义工购置了胶片电影机,成立了春雨放映队,每逢周末,放映队的志愿者们到各个社区为社区居民义务放电影。2016年发起实施的精准扶贫项目“七彩乡村”,为省定贫困村送去了技术支持和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

文化服务,教育先行。助学是孙在前和他的义工团队坚持的又一公益活动。多年来,他带领义工们深入农村,实地调查贫困家庭情况,掌握了真正需要救助孩子的资料,同时针对不同的致困原因,分类采取相应的救助方式。对需要经济救助的孩子,通过向社会发起募捐等形式募集善款,每个孩子提供善款1000元,交由学校统一管理和支付孩子上学期间的午餐费、校车费。每个学期,义工们还要到学校进行账目核查,确保每笔爱心款都用在孩子的实际需要上。在助学的同时,孙在前和他的义工团队还开展了城区孩子与农村孩子交流、做游戏及提供心理辅导等活动,全方位对需要帮助的孩子们给予帮助。截至2017年底,孙在前和他的义工团队已调查近5400名困难学生,长期救助贫困儿童800多名。在帮助贫困学子解决上学难题的同时,春雨义工还引导学子从单纯的受益者转变为助学理念的传承者和实践者,实现“受助、自助、助人”的成长性发展。

贴身扶贫,携手同行奔小康

针对失能、贫困等家庭,坚持逢年过节送去必备物资,2020年春节前夕,孙在前多方筹备物资,为全市600多个贫困家庭送去了米面油等物资,同时,孙在前还组织义工定期入户帮扶,力所能及的解决生活中的小困难,如理发、义诊、洗衣做饭等,先后帮扶了50多个家庭。

2017年小年为山里留守老人送年货

2019年开始,他争取到爱心企业的支持,开展为城区所有失能、贫困的老人提供免费接送到医院就医等服务,带有专业救护设备的车辆,彻底解决了老年人的就医即时性和途中的风险。公益不停,扶贫不止。孙在前始终初心不变,勇做扶贫路上的排头兵。

潍坊日报社融媒体中心记者 毛德春

#扶贫#农药残留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