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不同的身份 同样的信念!他曾参与三次国庆阅兵 如今脱下军装满怀激情投身新事业

2020-07-28新闻24

杭+新闻讯 如果说中国军队是一本书的话,那么三军仪仗队就是这本书的封面。”当年17岁的张中雷选择入伍当兵,万里挑一成为了三军仪仗队的一名战士。

是幸运,是挑战,更是一辈子的责任担当。“我们队里流行一句话,叫‘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每个战士心里都特别清楚,我们代表的是国家形象。每次执行任务,大家都当作是第一次,不容许有任何的闪失,因为任何一个微小的失误,到国际上都可能被放大。”张中雷说,这些经历铸造了他人生最初的价值观。

训练,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1977年,张中雷出生在河南滑县一个农民家庭。1994年,17岁的他进入部队。他有武术功底,身姿挺拔,被特招进入三军仪仗队。

三军仪仗队执行的任务都是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国元首的场合,代表了中国军队的“脸面”,平时的训练堪称严苛。

“我们训练的要求非常高,要求百分之百准确到位,那时候我们的意识里,只有第一没有第二,要做必须做到最好。”张中雷说,军姿一站两三个小时,踢正步小腿上绑着三四斤重的沙包,训练过程中,还要面临淘汰。

第一次执行任务时,当听着礼炮声响,他站在远远的地方小腿还是哆嗦的。在仪仗队的三年里,他参加迎接外国元首和国家领导人60余次。

“我很感谢这段经历,无论从精神上还是工作方法上,都让我受益终身。”张中雷在此后的军旅生涯中,一直秉承着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的工作作风,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这也为他能参与建国50周年、60周年和70周年三次阅兵仪式打下基础。

抗洪,作为军人的使命担当

1998年4月26日,张中雷接到任务,参加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国庆阅兵。他被分派到湖北广水市,负责训练30多个教练员——之后这些教练员再去训练参加阅兵的官兵。

1998年8月1日深夜,大家参加完建军节的聚餐后休息了。凌晨12点左右,紧急命令来了,奔赴洪湖抗洪抢险。

张中雷对这段经历记忆深刻:“当时抗洪一线前期情况比较艰苦。白天扛沙包,救助困难群众,到了晚上,几十个人挤在学校礼堂里,睡大通铺。”这么坚持了45天,洪水终于退了。

令他难忘的是,在部队准备撤离的前一晚,当地的老百姓不知怎么得知了消息,都赶到了学校的操场上。“没有灯,我们直接把四辆解放车大灯打开,老百姓表演节目,表达感激之情。”张中雷说,当天晚上,战友们通宵都没睡,几个人一起谈这些天的经历,大家很感慨,“来的时候,不敢跟家里细说,因为不知道能不能顺利回去……”

第二天,湖北省的抗洪部队集体撤离,几百辆车开过,周围全是来送行的百姓。他们拿着水果、土特产往车上扔,甚至有百姓哭了。“这种在电影里才能看到的场面,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但却在和平时期经历抗洪任务,感受到了一种作为军人的使命担当。”

阅兵:既是队员又是教练员

2009年国庆阅兵,张中雷再次被抽调,担任某军种徒步方队和装备方队筹划、训练、考核工作。这一年的国庆阅兵,他的身份很特殊,既是一名方阵中的队员,也是一名教练员和考核官。

“每一次阅兵,都能够感受到我们解放军的强大,武器装备日益先进。”阅兵结束后,张中雷继续回到部队。2019年,根据组织安排,他转业到杭州市江干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转业仅4个月,他再次接到新任务——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这是他第三次参与国庆阅兵,担任某装备方队总教练。

他的腕间戴着70周年阅兵的纪念手表,回忆起历时半年的训练任务:“大家顶着烈日,在地面50多度的机场上一站几个小时,挥汗如雨,但每个人心里都是自豪的。有幸走上阅兵场,代表的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形象。”

作为阅兵焦点的装备方队,是展现国防实力的重要舞台。张中雷骄傲地说,这次亮相的装备,基本是自主研发;而且相较于两年前的朱日和沙场阅兵,装备更新速度更快。

新征:不丢军人作风投身新岗位

到了地方,市场监管对张中雷而言,是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尽管是不同的岗位,但我想使命都是一样的。在部队是保家卫国,现在到了市场监督管理局,这是保障百姓民生的第一道关口,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如一。”

经过专业培训,张中雷实现了思想观念的转变、知识结构的再建、专业知识的再储备,法治思维、行政理念也不断建立,为自己军转干部的成功转型和正确行使市场监管职能打下基础。

“一切真知都是从实践中发现的。”培训结束后,张中雷下沉到基层闸弄口市场监管所锻炼,全程参与日常巡查、执法办案和消费调解,在市场监督的全新领域再出发。

“从部队到地方两年了,我觉得对我而言,仍然将部队里的干事激情和工作标准放到了新的工作岗位上。用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饱满充沛的干事热情,投入新工作。我始终觉得,我是一名军人,这个身份不能丢,军人身上的良好作风不能丢。”

退伍不褪色,为人民服务,张中雷一直在路上。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