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明式家具为何能成为一种经典被传承下来

2020-07-27新闻7

原标题:明式家具为何能成为一种经典被传承下来

作为中国古典家具的代表,明式家具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风格的象征。这种风格的形成固然与工匠们的智慧和技艺分不开,但是明代文人在其中也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明代文人设计师”概念下诞生的明式家具,从诞生最初就被钤印上了浓浓的人文意味。精巧、装饰简雅、天人合一、布局合理,遵循着简洁、质朴的美学法则,既契合了现代“简约主义”,体现的都是反对过多的雕饰,而倾向于纹饰的简洁、纯朴的审美思想。

简约主义,起源于20世纪初的西方现代主义,20世纪90年代,在北欧的瑞典兴起。简约主义设计风格看似简单随意的形式,却包容了饱满而丰富的内涵,其核心思想是“少即是多”,其理念和意义是寻找事物的本质,遵循简朴的美学法则,从而达到使人得到精神上的平和与超越。中国的明式家具恰恰也是如此,比例和谐,榫卯结构,不事雕琢,充分利用和展示硬木优质的质地、色泽和纹理的自然美,工艺精致的装饰使家具显得格外雅致、质朴、大方。

中国古代遵循“丹漆不文, 白玉不雕。宝珠不饰,何也?质有余者不受饰也,至质至美”的艺术传统,因此产生了造型淳朴精练、简明生动、不事雕琢,强调天然材质美的明式家具。“云林清秘,高悟古石中,仅一几一塌,令人想见其风致,真令人神骨俱冷。故韵士所居,入门便有一种高雅绝俗之趣。”因此,明人对于陪伴自己日常起居的家具也必求简约、单纯、典雅,努力去表现种种脱俗超然之不凡的形体和式样,取得尽善尽美的造型效果。

明式家具中的人体工学的思量,展现了中国人对舒适生活的追求。例如:椅凳的高度在45 至55 厘米之间,大体和人的小腿高度相等。大型坐具,因形体比例关系,座面较高,但必须有脚凳配合,人坐在上面,双脚踏在脚凳上,实际使用高度(由脚凳面至座面)仍是45 至55 厘米。桌案也是如此,人坐在椅凳上,桌面高度基本与人的胸部齐平,双手可以自然地平铺于桌面,或读书写字、或挥笔作画。两端桌腿之间,则留有一定空隙,桌牙也控制在一定高度,以便于人腿向里伸屈,贴近桌面。椅背大多与人的脊背高度相等,后背板根据人体脊背的弯曲特点设计成曲线形,且与座面保持100至105度的背倾角。座面多用藤心,由于藤屉富有弹性,在承受压力时自然下垂,形成3 至5 度的坐斜角,这正是人体保持放松姿态的自然角度。这对讲求修身养性、颐养天年的文人来说无疑是居家之必备。

明式家具借鉴宋代建筑的“大木梁架结构”,选材上采用了密度较大、质地较为坚硬的黄花梨、铁力木等木材。各类榫卯结构科学合理,棕角榫、格角榫、托角榫等上百种,但都多而不乱、繁而不杂,并且在制作过程中不使用一个铁钉或螺丝,这使得家具既减轻了重量,又异常坚固,更具有实用性,便于挪动,利于文人在自然山水中聚会雅集时使用。

明式曲线的不规则、妩媚与直线的大方舒展、刚劲利落,组成了传统家具曲直交错的富有律动感的线条艺术。加上其造型简洁,对于光线的阻碍性非常小,能够很方便地“借”到室内灯光或室外的自然光,给室内空间带来了很好的通透感和灵动感。传统家具组合使用则能够营造出室内空间的层次感。屏风、衣架的高,桌、案、几的中,墩、凳、榻的低,形成了错落有致的格局,也能给人带来一种明快爽朗的精神体验。这些还只是从空间整体布局上考虑的,如果从细节处仔细品味传统家具上面的装饰,则又能获得一种别样的艺术情趣。

明式家具主要设计理念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了元代、宋代以及更早时期家具的精华,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成为了一种经典。雅韵红木可以很肯定的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对于艺术的美和自然的思索,远远走在了西方人的之前。

#装修#明式家具#经典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