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高血压患者人数已经超过10亿,几乎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两个高血压患者。如此高的发病率,加上“高血压猛于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血压,时不时就量一下。但这远远不够!
1
测血压,这几点把握不好
可能“白测”
血压是高血压患者首要关注的指标,血压自我监测也是高血压患者最基本的一项管理。如今很多家庭都配有电子血压计,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多数人测血压时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样即便测出来的数值在正常范围也可能并不准确,起不到很好的监测、管理作用。
1
测量血压,避开“三错”
不少人存在“白大衣性高血压”,即由医生、护士测得的血压偏高,因此鼓励大家自己在家监测、记录血压,以更好地为医生提供数据参考。但很多人普遍存在“三错”——测量错、时间错、标准错,到底该如何正确测量血压?
①合理选择测量时间
人体的血压是波动的,整体规律表现为白天高、晚上低。而早上6点~10点、下午16点~20点存在血压峰值。因此,测量血压建议早起后1小时、晚上睡前1小时各测量一次。
②正确使用血压计
一平:双脚平放在地上,不要跷二郎腿,血压计与心脏保持水平;
充气管:充气管应放在动脉搏动的地方;
袖带:袖带下缘应在肘横纹上两指处;松紧合适,以能放入一根手指为宜。
③注意事项
※测量血压前,应先休息5~10分钟,避免摄入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建议测量双侧上肢,以后以高的一侧为准。每回测量血压建议测3次,每次间隔1~2分钟,以血压差值在5mmHg以内的为准。
2
不同人群血压标准有所差异
众所周知,健康人群的血压标准是120/80mmHg,是不是所有人都应该把血压控制在这个标准以下呢?其实不然,不同人群应该有不同的 “合理血压”。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就给出了不同人群的血压参考标准,如下(由于个人情况差异,最好以医生的建议为准)。
▲不同人群控压目标参考表(点击放大查看)
测量血压,不要只盯着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数值,其压差也非常重要。
1
压差应不超过60mmHg
压差是指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的差值,正常情况下,脉压差应该在30~40mmHg左右。如果数值超过60mmHg,则称为脉压差增大。
脉压差增大就像水的涨落幅度大,一方面,会对脏器造成更大的冲击,更容易破坏血管内膜,进一步加重动脉硬化,甚至诱发梗塞;另一方面,如果舒张压较低,容易出现心脏供血不足。
有研究发现,脉压差增大的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心脏疾病或脑血管病,要做好风险管理:
◎ 脉压差≥60mmHg的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发生率高达45%;
◎ 脉压差>67mmHg的患者比脉压差<54mmHg的患者,心衰风险增加55%;
◎ 脉压差每增加10mmHg,脑卒中风险增加24%。
2
高血压伤血管
这几项检查别忽视
高血压是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除了血压以外,血管健康也要格外关注,特别是以下2个地方的血管。
1
颈动脉
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壁,不仅会增加脑梗塞风险,还会增加血管脆性,易发脑出血,甚至促使脑动脉形成动脉瘤。一旦血压过高或波动过大,极易发生意外。
而颈动脉是最容易堵塞的血管,堪称全身血管的“窗口”,当其有斑块时,说明全身血管都正在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定期做好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血管健康状况,有需要时也可进行脑CT或核磁共振检查。
2
腹主动脉
腹主动脉是内脏、下肢血液供应最重要的动脉血管。而严重的高血压,对全身的外周血管都会造成很大影响。当血管壁或血管内膜受损时,可能引发主动脉夹层等致命性的病变。有数据显示,70%~ 90%的主动脉夹层患者伴有高血压。
主动脉夹层病发时,恶化速度很快,其分支都可能出现堵塞现象,而且夹层动脉瘤在高压之下又非常容易破裂,可直接破裂入心包或胸膜腔而造成死亡。如不及时诊治,48小时内的死亡率可高达50%。
高压较高、血压波动大、动脉血管堵塞较多者,更容易突发主动脉夹层,且复发率较高。建议这些人群积极控制血压,做好腹主动脉血管的检查。
【提示】如果突然出现剧烈刀割样、撕裂样胸痛,或双侧上肢血压不对称,一侧明显升高、一侧明显降低,可能预示主动脉夹层,需及时就医。
3
高血压易致心衰
三个警示症状别忽视
高血压是全身性疾病,它除了直接损伤血管外,还会连累其他多个脏器,导致一系列并发症,这其中就包括心脏。
1
高血压诱发心力衰竭
一方面,血压长期过高,会导致心脏排血困难,为增加血流量,心肌组织会增强收缩和舒张力度,但时间久了,容易导致左心房代偿性肥大,加剧心肌劳损,甚至引发心力衰竭。
另一方面,血压异常升高会促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心脏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也会造成心室肌功能不全,增加心衰风险。
有研究显示,高血压会使心衰风险增加2~3倍,我国心衰患者12.9%合并高血压病,而降压治疗可使心衰发生率减少55%。
2
自查心衰
◎ 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最早可能表现为劳力后喘气、胸闷;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睡觉时突然被憋醒,喘不过气来,甚至需要静坐才能缓解;如果病情发展到晚期,静坐时都可能觉得气短憋喘。
◎ 咳粉红色泡沫痰:左心衰竭时,肺中的血液无法回流到心脏,就会引起肺淤血。这些淤积的血液会导致剧烈咳嗽,并伴有粉红色泡沫样痰。
◎ 下肢水肿:受重力影响,静脉血很容易淤积在下肢,引起脚背、脚踝等低垂部位水肿,按压后缓慢回弹,甚至一按一个坑,尤其下午、傍晚较为严重。随着病情发展,水肿部位逐渐向上,可能出现全身浮肿。
3
做好心脏检查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要定期做好心脏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心电图能够进行初步筛查心脏情况;超声心动图则能了解心脏的形态,估计高血压对心脏损害的程度,并能排除其他一些疾病引起的心肌肥厚等。
3
高血压与肾脏互相影响
2项检查记得做
高血压与肾脏关系紧密,相互影响。正常的血压可以维持肾脏良好的血液灌注,肾脏能够感知血钠血流变化,分泌肾素调节血压。如果高血压持续存在,肾脏必然受损。
1
高血压是怎样危害肾脏的?
一方面,高血压可使小动脉缺血,导致血管玻璃样透明变性,内膜纤维组织的弹力纤维增加,管腔变窄,从而易造成全身性脏器缺血,尤其是肾脏。久而久之,可引起肾功能不全、肾脏萎缩,甚至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另一方面,高血压会影响到肾小管微小动脉的渗透压力,导致肾脏过滤蛋白的能力下降。而长期的蛋白漏出会对肾脏的滤网系统造成难以逆转的破坏,逐渐出现肾功能损害、肾脏硬化症,最后也会发展为尿毒症。
更何况,肾脏具有调节血压的功能,如果高血压导致肾脏功能受损,其对血压的调节能力下降,血压就更不易控制,容易加重高血压,形成恶性循环。
2
自查高血压肾病
高血压导致肾脏过滤蛋白的能力下降时,部分蛋白质会从尿液中排出,形成蛋白尿。如果尿液中有大量泡沫,并且泡沫较为均匀、久久不消散,可能预示蛋白尿,应及时检查。
3
肾脏检查怎么做?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伤,尤其是高血压病史5~10年以上的患者,因此做好肾功能的监测十分有必要。
①检查尿液
蛋白尿对判断高血压肾病有一定参考性,但肉眼观察可能并不准确,因为当尿液中混入血液、脓液、炎症或肿瘤分泌物,或者受药物影响时,也可能出现白色浑浊尿,容易被误认为是蛋白尿。因此建议适时进行尿液检查。
②检查血液
血液中的肌酐是肌肉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它需要通过肾脏排泄,且较少受其他因素影响,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功能。
但肾脏具有十分强大的代偿功能,只要有一半的肾脏能正常发挥功能,血肌酐就能维持在正常水平。也就是说,当血肌酐升高时,肾功能可能已经损伤了一半以上,甚至超过70%。因此,还得看其他指标。
【肾小球滤过率是“金指标”】
肾小球滤过率是判断肾功能的“金指标”,其在90-120之间,说明肾脏功能较好;60-90之间说明良好;小于60说明肾功能较差。
如果检查中没有这一项,也可以观察血清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的数值,如果这两者的数值升高,可早期反映肾功能受损。
此外,也可用一个公式大致计算肾小球滤过率:男性肾小球滤过率=(140-年龄)×1.23×体重(kg)÷血肌酐数,女性乘以1.04。
由于原发性高血压95%都属于缓进型,因此很可能在高血压前期时,并发症也已经开始。所以在确诊高血压后,就要注意对血管、各脏器功能等进行检查,以便积极干预。日常需注意积极遵医嘱用药,平稳控压,有利于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但由于高血压病是一个长期逐渐进展的慢性疾病,即便血压控制正常,也需做好各方面的体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