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科技企业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宣传一些号称能够改变传统产业,甚至点石成金的新科技,不过,站在中立的角度来说,很多新科技其实是有很大忽悠成分的。以下为科技无忧的总结,并非具体指某家公司或某项技术,而是针对市场中的总体情况进行的简单分析。
基本不忽悠:
第九:5G
现在5G还没有普及,所以不少人还感觉不到5G的重要性。但抛开诸如5G手机选择少、5G套餐价格贵、5G信号覆盖不好、4G用户被限速降速等各种或真或假的负面因素,长期来看,5G一定是有必要的。毕竟现在4G的容量已经快到极限了,尤其是在一些大中城市,进一步通过增加4G基站的方式去支持更多的用户和更高的带宽,已经不现实了,而升级到5G确实是唯一的选择。
第八:AR/VR/MR
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混合现实,这种基于新技术和硬件设备,实现视觉感官体验的升级,本身是不存在什么忽悠人的成分的,在一些有一定危险性或受到资源或环境限制的领域的操作培训和医疗培训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在个人和家庭娱乐领域,也已经崭露头角。想在这个领域忽悠到传统企业并不容易,因为有用或没用太容易鉴别出来了。
第七: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可以分为L1至L5多个级别,在现在已经量产发售的汽车上,已经可以见到有包含L3级智能驾驶技术的了。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变道、主动刹车、自动泊车等功能,都能够在某些环节上,提升驾驶人员的行车体验或安全性。不过,目前想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确实技术还不够成熟,同时还面临法律层面的问题,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是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不过,在一些特殊的行业中,如封闭的物流货场等,可能完全自动驾驶落地的时间要快得多。
有些忽悠:
第六:机器人
现在,标榜机器人技术的公司非常多,但波士顿动力的机器人,告诉我们什么才叫真正的机器人,而绝大部分已经量产的所谓“机器人”,其实只是基于传感器和预设软件程序的自动化设备而已,科技含量其实那么高,只能承担一些灵活性非常有限的固定工作。也正因为如此,相比在消费领域,目前的机器人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应该是更大的。
第五:云计算
云计算忽悠的成分不在技术上,而在商业运营方面。很多云提供商,当然包括一些给云提供商站台的云专家,一直就在把云计算当作一项节约运营成本的技术出售。但现实是,考虑长期租用云计算产品的总成本,云计算相比非云计算,或者公有云相比私有云,可能是更昂贵的。“云是不那么便宜”这个结论,是硅谷的一个肮脏的小秘密,背后有十年的数据作支撑,而这种共识,在国内也已经显现了,0.9折的价格引诱企业上云,但续费时的价格飙升几倍,这公有云还要不要继续用?
第四:物联网
就物联网这个大概念来说,其所包含的范围和产品太多太杂,而物联网在各个行业领域的发展,一直是参差不齐的,有些行业泡沫小点、有些行业泡沫很大。把万物连上网不难,难在连上网以后能干点什么很有价值的事情;借助传感器把物体本身和周边的环境数据通过网络采集上去不难,难在网络那端的平台,如何去处理这些数据,并最终能够给企业或用户带来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以及需要额外付出多大的代价,是不是值得。
忽悠成分较大:
第三:区块链
即便不考虑虚拟币的因素,区块链本身也存在很多忽悠的成分。对于大量传统行业的中小企业来说,区块链基本上是找不到用武之地的。而即便是一些大型企业和政府机构,很多应用场景也并非只能通过区块链技术来满足。很多问题,本身其实是管理问题,或旧有系统的问题,例如数据孤岛难以打通。而对于只要能够打通数据孤岛就能解决的问题,又何必非通过区块链来实现呢?而如果可以推倒重来,那么区块链技术可能只是诸多技术中,优势并不明显的一种而已。
第二:人工智能
不可否认,人工智能肯定有技术含量,包括一些真的在研究人脑工作机理的科学界大牛,也包括一些能够设计深度学习框架的工程界小牛,但不包括海量的调参侠。大量的创业企业,十来八个人,懂点调参技术,为了追赶人工智能的风口,都号称自己是人工智能公司。不过“智能”不够,“人工”来凑。“有多少人工,就有多少智能”,很多时候大家用的模型都是一样的,区别就在于能不能搞到海量的高质量的标注数据而已,跟技术基本无关。此外,人工智能在中小学生课外教育方面的忽悠成分也很大。
第一:大数据
很多人把大数据定义为企业的数据资产,言下之意就是,只要企业有数据,那就是真金白银。但一方面,数据不在多,而在怎么用,随着数据量的增大,虽然研究的准确性一开始会随之上升,但很快就会趋平,大量数据处理过于繁琐,无助于更好和更具性价比地解决问题。不过,标榜大数据的公司,比标榜人工智能的公司还要多得多,他们可不想只做一锤子买卖。而更大的问题在于,除了互联网公司,可以实现大数据的自产自销,需要通过海量数据的实时处理技术,通过大数据杀熟,赚到更多的钱外,对于绝大多数传统企业,哪儿有什么发挥大数据价值的空间呢?难道给公司老板搞一个驾驶舱,把可视化做得炫酷一些,就叫大数据么?技术含量真的很小,而且能给企业带来的实际价值也极其有限。
不确定是不是忽悠:
单列:量子计算
量子计算这些年颇受到一些科技公司和媒体的吹捧,在多个未来科技趋势中上榜并排名靠前,且许多重量级科技企业都在跟进研究。但作为未来五年甚至十年都未必能落地的技术,笔者也很难判断其是不是忽悠,并且既然技术没落地,即便是忽悠,也不会给传统企业带来什么实际损失,那就随他们去研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