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宋史演义:大将种谔血战西夏收复绥州,司马光怒刚宋神宗拒绝调岗

2020-07-27新闻17

前言:本文以《续资治通鉴》记载为基础,进行合理的内容扩充。

时间背景:治平四年(1067年)。

故事背景:治平四年初,宋英宗病逝,宋神宗继位,年轻的宋神宗一腔热血,立志开疆拓土,解决财政问题。收复绥州

话说在北宋的西北边界,有一城池,名曰知青涧城。

知青涧城的守将名叫种谔,乃种世衡之子,有勇有谋。与其相邻的绥州地界,那里的党项人无论老幼皆知晓其名号。

西夏国主谅祚继位后,频繁向宋及其周边部落发动战争,导致其国内怨声载道,人心离叛。盘踞在绥州地区的党项部落首领嵬名山与谅祚关系恶化,随时可能引来谅祚的讨伐。嵬名山的弟弟嵬夷山素来钦佩种谔的英武,索性率部众投降了种谔,种谔大喜。

种谔让嵬夷山去劝说他的哥哥投降,一番晓以利害之后,走投无路的嵬名山终于答应投降。嵬名山是夏国边境的重要将领,此等人物投降显然是大事,种谔立即修书向朝廷报告了这个消息。

神宗皇帝看到种谔的奏报后兴奋不已,命延州知州陆诜和转运使薛向商讨招纳嵬名山和收复绥州的事宜。

前方形势瞬息万变,可知州陆诜过于小心谨慎,总是怀疑党项有诈,招降事宜被一拖再拖。为防夜长梦多,种谔决定先斩后奏,他整顿城内兵马,不等知州下令就率部开进了绥州,包围了嵬名山的军帐。

嵬名山被种谔此举所震惊,下意识想要反抗,但看到种谔所部军容威武,刀出鞘弓上弦,再加上弟弟的喊话,也只能放下武器接受宋军的整编。

此次宋军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党项人口一万五千户,党项首领三百多位,和党项士兵一万人,更是直接接管了整个绥州。

谅祚得知消息后迅速派出四万人马意图夺回绥州,此时党项百姓和降军已经全部撤离一线,而种谔也做好了拼死一战的准备。

种谔将人马驻扎在了怀远城。他深知,与西夏骑兵交战,据城而守、发挥强弓硬弩的装备优势是最有可能取胜的战术。

次日拂晓,天边刚刚露出鱼肚白,守城将士困意正浓之时,夏军突然跃过地平线,迅速涌向怀远城,上万骑兵冲在最前,大批步卒跟在其后,黑压压一片,大地发出隆隆巨响,惊醒了宋军哨兵,号角声随即响彻城池,种谔闻讯登上了城楼。

宋军的床子弩是守城的杀手锏,弩身长达几米,需要几人合力才能用绞车拉开。种谔眼看着夏军骑兵逼近,等到距离城池一千米,也就是到宋军床子弩的射程范围之内时,他佩剑一挥,命令士兵放床子弩,一排排弩箭呼啸着飞入敌阵,夏军人马俱碎,损失惨重。

仍有部分夏军骑兵侥幸冲至城下,他们射术精湛,不少守城将士中箭跌落,此时夏军步兵也已及时跟进。宋军副将站在城墙上指挥城内的宋军弓弩手放箭,一时间箭矢纷飞,繁如雨注。

远处,夏军推来了抛石机和冲撞车;近处,夏军步卒已经扛着云梯准备攻城了。

冲车有高有低,高的可达十几米,与城墙相当,分为数层,既能用于冲撞城墙,又能承载大量士兵,低的则主要用于冲撞城门。

种谔指着冲车,对士兵大喊“放火箭!”,副将则指挥士兵用撞竿撞碎夏军的云梯。

滚木礌石,开水热油,浓烟四起,杀声不绝。有夏军士兵冲上了城墙,宋军随即与之展开了惨烈的肉搏战。

几番攻城都被宋军击退,城下夏军尸体堆积如山,士气低落,疲态尽显。而就当夏军打算暂时撤退稍作休整时,怀远城突然城门大开,种谔率宋军将士冲杀出来,怒吼着冲向敌阵,杀得夏人大败,宋军大获全胜。

暂缓出兵

西北绥州狼烟滚滚,而身处帝国心脏、汴梁城皇宫内的神宗皇帝还在苦苦等待种谔的战报。

夜深了,垂拱殿的蜡烛还在燃烧,神宗借着烛光批阅劄子,他的心思一半在眼前的劄子上,另一半早就飞到了西北前线。

此时神宗的皇后向氏走了进来,“官家,就要三更了,早些歇息吧,别累坏了身子。”

“无妨,朕趁着年富力强之时,多花点时间处理政务也是应该的。”

“那官家把这碗新法鹌子羹喝了吧,这是御厨仿照宫外樊楼的最新菜品做的,据说是当下民间最受欢迎的羹汤了,官家尝尝。”神宗听说是宫外最热的菜品,于是就尝了几口,连连称好,干脆全部喝光了。

“皇后有心了。”

传送奏报的八百里加急快马终于赶到了汴梁城门。

“边疆捷报,快开城门!”快马一路奔至皇宫城内。

“陛下,陛下,边疆捷报,种谔将军大获全胜!”

神宗几个健步冲上前去,一把抢过奏报,迫不及待地打开观看,“招降党项人口一万五千户,首领三百多位,士兵一万人,击退夏军四万人······”念着奏报的神宗脸上乐开了花。

宋剧《清平乐》剧照

“种谔将军收复了绥州,种谔将军收复了绥州!”神宗激动地对向皇后说着,高兴地像个孩子。

“臣妾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好一个种谔,还有蔡挺、张玉,我大宋西北无忧矣!”这是神宗继位以来最开心的一天了。

然而令宋朝君臣没想到的是,谅祚并未甘心就此放手,他拿出了夏人最为惯用的伎俩:假和议,以邀请宋军将领和议为名,诱杀了杨定等多位宋军将领,令宋廷震怒。延州转运使薛向上书要求朝廷出兵讨伐夏国,此事在朝堂引起激烈争论。

“叛贼杀害王朝官员,是无法容忍的挑衅,应当即刻出兵讨伐叛贼!”三司使韩绛力主出兵。

“如今国库空虚,如若大动干戈,必然增加百姓赋税,以筹措军费,出兵之事当慎重。”枢密使文彦博表示反对。

“今辽人在北虎视眈眈,如若我朝出兵西夏,导致辽夏联合,恐怕将会引发大的祸乱!”枢密副使吕公弼同样反对。

一番权衡利弊之后,神宗皇帝认为眼下还不是出兵伐夏的最佳时机,要想彻底消除西夏的威胁,充实的国库是必要前提,此时冒然出兵泄愤无异于杀鸡取卵,并非上佳选择。

更有甚者,文彦博吕公弼甚至上书认为朝廷应该放弃已经收复的绥州之地,以弥补宋夏之间的紧张关系,此事遭到薛向和新任延州知州郭逵的强烈反对。

宋剧《清平乐》剧照

就在宋朝内部吵个不停的时候,从西夏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国主谅祚死了,年仅21岁。遇上这样的变故,宋朝显然没有了归还绥州的必要,宋军在此筑城坚守,绥州自此彻底纳入宋朝疆域。旱情汹汹

入春以来,河北地区连续几个月不下雨,旱情汹汹,庄稼减产严重,有的甚至颗粒无收,不少百姓为了生存只能拖家带口逃难到京城,汴梁城内人满为患。

垂拱殿内,神宗和文彦博、司马光、韩绛、曾公亮等人为此事商讨对策。

“河北大旱,到处都是灾民,诸卿可有应对之策?”

“陛下,灾民之所以远离家乡逃难外地,根本原因是受灾州县官员救灾不力。以臣之见,要想解决灾民问题,必须选拔公正果敢之人为河北监司,命其巡查州县,筹措粮食,广开粥厂,灾区百姓得到了安定,也就不会逃离家乡了。”司马光此时已就任御史中丞,他的这番话颇有道理,于是神宗下诏,令河北当地监司切实履行职责,救济灾民,并由司马光派手下御史台谏官前往河北各地巡查。

“不过,灾荒之外,朕听说朝廷目前的差役之法也存在颇多问题,于农民多有不便,韩卿家可否听闻此事?”

宋剧《清平乐》剧照

“臣听说过。我朝的农户依照贫富程度、鳏寡孤独等情况分为九种类型,由条件较好的四种农户负担劳役,本应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不少农户因为赔偿官物运输中的损坏而倾家荡产,还有的农户蓄意少种田,刻意降低农户等级,逃避劳役,如此种种,对于我朝的农业都有很大的损害。”

“那韩卿对此可有良策?”

“臣惭愧,暂时还没有应对之策。”

神宗叹息道:“此事关乎国计民生,子范(内侍李宪),让中书舍人给朕拟一道诏书,天下官员凡是了解差役法弊端,又有应对之策的,尽管上书,朕会一一查阅。”

“是。”当值的李宪领命后直奔中书省而去。司马光的谏言

“今日还有一事要与诸位卿家商议,素闻翰林学士承旨张方平擅长理财,在仁宗朝政绩斐然,如今国库空虚,正需要这样的人才,朕打算升任其为参知政事,不知诸卿意下如何?”张方平是理财专家,其财务能力是神宗梦寐以求的。

“陛下,张方平此人贪得无厌,即便有理财之能,也不可赋予重任。”御史中丞司马光认为张方平的个人品质有问题,坚决反对这项任命。

提议被反驳的神宗有些不悦,反问司马光说:“司马相公说他贪得无厌,可否有证据?”

“这是臣亲眼所见····”没等司马光详细叙述所见之事,神宗就不耐烦地打断说:“每次朝廷有人事任命,御史台就议论纷纷说三道四,这是好事吗?”

宋剧《清平乐》司马光剧照

遭到皇帝诘问的司马光强硬地回答道:“臣认为这正是朝廷的好事,如果陛下任用奸佞之人,而御史台官员却无人敢言,这才是真正的坏事!”

宋神宗被怼的无话可说,只好说:“罢了,此事让朕再想想,今天就先议到这吧。”神宗起身,怒气冲冲地走开了。

然而急于解决财政问题的神宗并没有放弃张方平的意思,为了躲过御史台的反对声音,他下诏将司马光从御史中丞的岗位调到了翰林院,而这纸调令遭到了司马光本人和通进银台司负责人吕公著的双双反对。

通进银台司有权审查皇帝下发的调令,而该机构的负责人吕公著认为司马光只是说了自己该说的话,并没有做错事,不能无缘无故被调离,于是他行使职权驳回了神宗的调令。

司马光同时上书说:“如果陛下是因为臣昨日关于张方平的言论而调臣离开御史台,那么陛下您给臣的新任命恕臣无法接受。”

神宗面对这样的局面毫无办法,只能亲自写下手诏向司马光解释说:“我调你去翰林院不是因为张方平的事,而是因为翰林院确实更需要你,我想和你每天讨论经学之道,向你请教治国方略,这难道不重要吗?”神宗写好手诏,特意交代李宪绕过通进银台司,直接送到閤门,让司马光到那里去取,司马光看后借坡下驴,终于接受了调令。

宋剧《清平乐》剧照

事情发展到现在,本来张方平就可以顺顺利利地坐到参知政事的岗位上了,没想到造化弄人,张方平的父亲去世了,他必须辞官回家守丧三年。

可怜的神宗折腾了几日,到头来还是没能用上这个人才,这也为后来重用王安石埋下了伏笔。

#辽宋夏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