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重症新生儿险被父母放弃治疗 深圳医生妙手让他再获“新生”

2020-07-27新闻10

来自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的童燕梅,是深圳市龙华区对口帮扶广西河池市凤山县以来,派驻的第六批医疗队员。7 月 7 日,本应该是她完成支医任务,回原单位报道、与家人团聚的日子。但她却选择了继续留下来:"现在是凤山县人民医院创建二甲和完成危重新生儿急救中心最关键的时候,我希望能继续在这里贡献自己的力量"。童燕梅主动向组织申请延长支医时间,很快得到批准,驻点帮扶时间由 1 个月延长至 4 个月。而正是这一次延期,挽回了一个生命、拯救了一个家庭。

就在获得延期批复不久,在童燕梅的亲自操作和带领下,凤山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成功抢救了一位危重新生儿,这是该院由新生儿科医生自主插管实施成功救治的首个案例。童燕梅也在自己的工作日记中记录下了整个救治过程。

突如其来的电话

7 月 17 日傍晚,童燕梅正在查房,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了她的手头工作,电话中急促地说:你好,我这里是凤山县妇幼保健院,有一个呼吸困难的顺产新生儿需要马上转运过来 ...... 经过简单问询,童燕梅初步考虑患儿为吸入性肺炎,马上交代病房备好暖箱、监护仪、无创呼吸机等,准备接诊。

半小时后患儿入院,童燕梅见其在鼻导管吸氧下呻吟,呼吸困难明显,口唇发绀,哭声不畅,肺部可闻及痰鸣音,第一考虑是气道内有分泌物,立即予气管插管、气管内吸引,但呼吸困难无明显缓解。由于病房没有床旁 X 光机,无法明确病因,这成了制定下一步诊疗措施的"拦路虎"。

难以确定的治疗方案

为尽快确定治疗方案,征得家属同意后,童燕梅立即携带氧气、复苏球囊、监护仪等抱送患儿前往放射科完善胸片检查,X 片提示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II-III 期病变)。追问病史,家属告知有胎膜早破 17 小时,结合胸片影像改变,童燕梅初步判断不像单纯的吸入性肺炎,更像一个感染性肺炎的表现,遂制定初步诊疗计划: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二联抗生素控制感染,2-3 小时后复查血气,如有改善,继续原方案治疗,如提示病情有进展,就改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如果在医疗设备相对完善的医院,这个患儿入院时就已经达到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标准"。但因当地医疗条件限制和群众对医疗技术的不信任,一旦需要进行插管治疗,家属往往会立即提出转院或放弃治疗,因此童燕梅打算先用无创呼吸机治疗。

不久血常规结果报告支持感染的诊断,初步抢救措施已落实,但患儿呼吸困难仍明显,血氧饱和度不稳定,童燕梅便逐渐调高呼吸机参数。一小时后复查血气提示病变在进展,再次与家属沟通,告知需要气管插管。因为家属经济比较困难,听到病情如此危重,就有放弃治疗的想法。

"治疗期间,我最怕的就是家属提出放弃治疗,我觉得我应该给他们更多的信心、给生命多一些希望"说到这里童燕梅语气愈发坚定。在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里,她和科主任、科副主任、护士长轮番出动给家属做思想工作,最终家属同意继续治疗,但如果三天内无好转就放弃治疗。

忐忑不安的夜晚

当晚 11 时,童燕梅给患儿气管插管上了呼吸机治疗,此时需要呼吸支持的压力已经很高了,如此高压力下患儿随时有发生气胸的风险。因为没有床旁 X 光机,也没有高频呼吸机,加之以往新生儿科没有成功案例及经验,风险很大,其他医生都认为已经超出本院治疗范围,建议及时转诊。

此时童燕梅内心极度纠结,"这样的病例在原单位经常遇到,治疗起来难度不大,但是在这里,我只是一个外来支援人员,若出现问题,将给患儿及其家庭、医院和个人职业生涯都带来不可弥补的创伤,我是保护自己为主,建议立即转院,还是顶着压力,尽全力抢救?若建议转院,家属很可能就此放弃治疗;若继续留在本院,本院医生对呼吸机治疗毫无经验,特别是在呼吸机参数调节技巧上存在较大障碍,我这个年纪又没有体力 24 小时守在患儿身边,心里两个"小人"一直在疯狂打架。"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和内心痛苦的挣扎,童燕梅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

上了呼吸机后,童燕梅又在床边观察了一个多小时,见病情较稳定,凌晨 1 点多才离开医院,临走前仔细交代值班医护如何观察呼吸机波形、关注潮气量,怎样调节通气参数,夜间要定时复查血气,如有不清楚及时发微信给她。整整一夜,童燕梅无数次翻看手机微信,唯恐漏看信息,延误患儿的治疗。

就这样战战兢兢度过了一夜,次日一早童燕梅赶回病房,看到患儿呼吸困难较前已有明显改善,才稍微松了一口气,但不到患儿安全出院,心里的这根弦始终不敢放松。患儿入院第 3 天,机械通气下患儿已无呼吸困难症状,各项参数已降至撤机标准,上午 11 时拔除气管导管,撤了呼吸机,改为无创呼吸机,开始吸氧浓度 30%,血氧饱和度还好。过了半个小时,患儿血氧饱和度降至 85%,吸氧浓度逐渐上调到 60%,血氧才上升 90% 以上。此时童燕梅心里又开始打架,"我撤机撤早了吗?有肺不张吗?唉,要是现在有床旁 X 光机该多好!"看患儿没有明显呼吸困难,她决定先观察。到了下午,患儿病情有所好转,吸氧浓度渐渐下调,她心里才安定一点。

充满希望的阳光

7 月 21 日早上,阳光如期而至。"护士长报告患儿声音嘶哑"童燕梅说道,"当时我的心里再次咯噔一下,这个患儿只上了 3 天的气管插管,撤机后又及时雾化,按理说不至于喉头水肿那么严重"。于是一整天她都在床旁来回踱步,只为听一下患儿的哭声。下午 4 时,童燕梅终于听到了他的哭声,有一点点声嘶,不算严重,应该一两天就能恢复。小家伙不负众望,一步步地好转,7 月 23 日撤了无创呼吸机,仅给予低流量鼻导管吸氧,小家伙再未出现呼吸困难,并且可以正常经口喂养。

"历经一周,终护你周全回到父母身边,愿你今后能健康成长,快快乐乐!" 这个新生儿病愈出院的时候,童燕梅欣慰地向他说道。当记者对童燕梅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和高超的救治技术大加赞赏时,她却很平静地说"治病救人,是我们医生的初心,也是我们的本职,我只希望通过你们让更多的凤山人民看到我们凤山县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对我们的医院和医生多一点信任和信心,给自己或自己的亲人多一点希望,不要轻言放弃。"说话间,她的眼框已经湿润,继而慢慢地望向洒满阳光的远方。

(深圳晚报供稿)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