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庄子说,每个修道人的心都是一面镜子

2020-07-27新闻19

原标题:庄子说,每个修道人的心都是一面镜子

文/清虚道人

《庄子·应帝王》中有一句话曰:“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应,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其意是说,道人之心应该如同一面返照万物的镜子,在面对任何人与事时,都会映射出对方的真实模样。这面镜子不会受到俗世间名利的缠绕,所以它不会违心地去夸赞,也不会将某些缺点刻意隐藏。你来了它只如实呈现所有姿态,你去了它仍旧保持自身的空空如也,不会因为曾映照过万物而让自我身心被外物填满。因为心不着万物,所以修道之人的这面心镜才可以常葆清静自然,虽与万物合一,却又不落半点尘埃。

(资料图)

“用心若镜”,这只是庄子对得道之态的比喻,只是这一比喻因后世禅宗的借用才被大众熟知。禅宗五祖传六祖时,神秀的那一句“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大约是源于庄子。世人皆知道教以现世的命功著称,却少有人知道中国宗教心性学的根本便在庄子这里,禅宗中的诸多法门仍脱不了庄子这一核心。对于一位修行人来讲,使己心若明镜,处处观照自我修行中的得与失,时时察看众生百相中的天地玄机,这是使修行不断精进的一大法门。基于心若明镜的观点,才有了神秀这句“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的禅机。修行是一场渐入清静的过程,世上的所有是非善恶往往都出于心念上的偏差。修道者要告诫自己以清静为本,不与他人争惹对错曲直,守得住心中的真元一性,这场修行才见得一番功夫。

道教修行讲求清静二字。在古文献中,“清静”本有多解,然其本义不外乎以下两点:

其一是指天气的晴朗宁静。如《史记·龟策列传》中记有“新雨已,天清静无风”,又有王羲之《兰亭集序》中写道“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指的都是大自然所呈现出来的祥和之态。道教坛场常用之“澄清韵”,其唱到“琳琅振响,十方肃清……天无氛秽,地无妖尘”,词中描述的是神仙降临坛场时天地万物尽皆清明的图景,此亦取自然清静的本意。

(资料图)

其二指人们心性上的纯洁,此解与道教倡导之“清静”最为接近,如《北史·苏绰传》记曰“心不清静,则思虑妄生。”道教修行强调天人合一,人身与天地万物本来相合,心性纯洁之清静与天气晴朗之清静是可以相互联接通感的。于天地自然来说,天气本清,清乃浊之源,乌云蔽日必然遮不住青天白云的永恒。于人心来讲,人神本好清静,却因欲求不满而生出诸多浊念。怎奈世人皆被这些浊念蒙蔽了心神,最终忘记了清静才是万物本源。

正是看到人人皆被欲求奴役的现实,先圣不愿众生永沉苦海,所以才告诫人们要经常擦拭心中明镜上的诸多尘埃,好使其照见每个人的本来心性。庄子不仅为人们提出了以镜为心的比喻,而且还为如何臻达修行的清静境界提出了具体可循的方法。

庄子曾借孔子与颜回的问答指出,世人皆知道在祭祀之前斋戒沐浴,但这不过是对身体的洁净之法,真正有道的人可以用心斋之法去除内心上的尘垢。以心观万物与以眼观万物的区别在于,你眼中看到的一切都是带有主观色彩的。道祖曰“五色令人目盲”,除去耳目上的遮蔽,心中明悟的世界才是万物的本然之态。有道之人的心性就像是一面可以洞照万物的铜镜,其既能够鉴别世间的参差不同,同时又可以校正人们自身的内思外行。还世界以自然,还自我以本真,由此才能进一步明白铜镜与道心之间的相似之处。

(资料图)

尽管庄子所谓“用心若镜”是对至人得道境界的描述,但对于普通修道人来说,这一比喻同样具有典型的指导意义。修行本是一条漫漫长路,每一位修道人都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一颗照人照己的铜镜。《旧唐书·魏征传》中录有唐太宗一句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日日观照自我心性,才能够正身、正心、正大道修行。己身为正,则具备度化人天的基础;己身常清静,便能做到不惹人间桃李花。

修道,原是一场求清静的过程,但庄子的思想绝不会只停留在这一层有为法上。心中若有镜,难免总要惹些尘埃。如若无镜,又何来尘埃之说?是有还是无,这是六祖慧能和神秀之间的禅机争辩。庄子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超脱了尘俗世界的观察者,亦即是一位真正的得道者。站在大道的视角去看,有无相生才造就了世事纷然。当把二者剥离去对待,就彻底违背了自然大道的基本法则。

(资料图)

再进一步讲,所执之无,实则是另一个层面的有。心中真正实现了空无,又何必非要去争执渐悟与顿悟的区别呢!“本来无一物”,不应该是万法皆空,而是要明晓一切万有中皆蕴含着大道真空的奥妙。空与有互相不离,才是世界得以运转的真谛。心中的这面铜镜,观照的正是这一恒常的妙果。借用心镜看到的有、无,仍然是被心中的尘识蒙蔽。当看得到人间百态,又不为悲欢离合、生离死别而动容时,才是真正看到了非有非无的恒常,由此便可发觉内心中的真清静。

道教追求的是无为,同时也不抵触一切有为的方法。道祖曰“为无为”,道经中又言“勤修学无为”,修真之路其实总有反复与进退,这本无可厚非。正是因为曾沾染过烦扰,才能使人们意识到清洁心性的必要。反之,当心性越是清明,就越能意识到那些尘埃本不是值得挂念的事物。尘埃不惹心镜清,待到云开见月明,走到最后方可知朗然心性才是大道唯一的本真。

#先秦时代#宗教信仰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