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阻击战的历史背景 人民军队经典战役-陆战经典之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东北人民解放军经过艰苦的转战,到1948年夏秋,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东北战局。东北97%的土地面积和86%的人口已获解放,东北解放区工农业生产发展。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已发展到100余万人,装备改善,士气高涨。而东北国民党军由于连连受挫,损兵折将,55万余人被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长春、沈阳的陆上补给线全被截断。军心动摇,士气低落。力量对比,东北人民解放军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超过了国民党军,已经有实力争取一战而消灭全部敌军,解放全东北。面对东北非常不利的形势,蒋介石很焦虑。为了保存力量,曾考虑放弃长春、沈阳、打通铁路交通线,把沈阳主力转移到锦州,伺机转用于华北、华东战场;但是又顾虑放弃东北,将会在政治上、军事上产生严重后果,因而,是撤是守举棋不定。在蒋介石对东北抉择犹豫不决的时候,毛泽东从有利于全国战局的发展,有利于东北早日解放着眼,做出了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路,把作战重心放在锦州,而置长春、沈阳两地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由沈阳来援之敌的战略决策。并号召东北人民解放军,要树立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即在沈阳敌军。
对于塔山阻击战感想 为阻击国民党军东进兵团援锦行动,根据东北野战军命令,四纵、十一纵和热河独立四师、六师和炮兵旅,由第二兵团司令员程子华统一指挥,迅速向塔山地区集结,组织坚守防御。我军8个师顶住敌军11个师的进攻,战斗是异常激烈的,其激烈的程度也可以说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塔山阻击战的胜利,保障了我军主力攻克锦州作战的胜利。塔山阻击战使塔山闻名于世。塔山本来没有塔,阻击战后在这里修筑了一座高大的纪念塔,使塔山有了塔,烈士的鲜血使塔山永放光芒。塔山位于锦西与锦州之间,是个只有百十户人家的小村子。这里东临锦州湾,西接白台山,山与海之间最狭窄的一段,仅有十二公里宽。北宁铁路从村子的东侧穿过,山海关至沈阳的公路与铁路并行。村南有条干涸的河滩,架有一座铁路桥。村子周边地势平坦低洼,村西通向高桥的地方,是一片宽约八千多米的开阔地,散布着一些高差不大的小丘陵;东边靠着锦州湾的山包就是打渔山岛,涨潮的时候是岛,退潮的时候是和海岸连成一片的滩涂。从海边往西,地势逐渐抬高,西面的白台山高两百米,是唯一的防御制高点。塔山不是山。塔山距锦州15公里,距锦西4公里,离葫芦岛不过5公里。周围是平缓的起伏坡地,东临渤海,西靠虹螺岘山和。
塔山阻击战纪念馆的详细介绍 1963年在山顶建烈士纪念塔,在广场东建革命文物陈列馆。1998年又增建烈士陵园。牌楼式的琉璃山门恭候游客,登数十级台阶到塔下。塔高12.5米,基座雕刻大瓣玫瑰束成的花环,塔身鎏金大字熠熠闪光:塔山阻击战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塔的上沿雕刻一周祥云纹,两侧各有五角星和三面旗图案。北面的碑文,记叙了塔山战役的过程。站在塔前远望,白台山、饮马河、铁路桥、打渔山等战场。依然尽收眼底。走进文物陈列馆,四面英雄团奖旗鲜艳夺目。墙的正面挂着江泽民主席的题词发扬塔山精神,加强部队全面建设!馆内摆放着战场沙盘模型,陈列各种武器、奖章、决心书、人民支援前线用具等。这些文物形象而真实地再出现历史。每一件遗物的背后,都有一段革命经历。塔后陵园,有一座高大碑刻着烈士们的姓名。前边一排五座墓,是指挥过此次战役将军们的骨灰,各有石碑记述将军的生平。参观纪念馆凭吊烈士的人,常年络绎不绝。从1963年建园至今已接待游人100多万人。陵园占地0.64平方公里,地面建筑包括:陈云题词的“塔山阻击战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塔高12.5米,塔基150平方米。1988年根据吴克华、胡奇才、李福泽、焦玉山(莫文骅、欧阳文将军2003年安葬,江民风将军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