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低血压的人类跟得上越来越高温的地球吗?

2020-07-27新闻12

地球在发热,人却越来越凉凉?

近年来,地球越来越多为人类所关注,尤其是2019年后,地球成为科学家们眼里最大的一个瓜,一是因为整个地球温度升高得吓人;二是因为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

去年北极地区、美洲、澳洲数月不熄的山火,想必大家记忆犹新。

2020年1月平均气温创最高纪录。美medium发表的文章中认为:2020年将成为有记录以来的史上十大最热年份之一(Warmest January Ever Puts 2020 on Track to Be One of Top 10 Hottest Years)。

2020年2月4日和2月13日,仅仅9天,南极一冰盖上的雪融化了20%。

2020年6月20日,北极圈内小镇维尔霍扬斯克(Verhojansk又译为上扬斯克)出现有记录以来最高气温38℃,6月21日,测得35.2℃。作为全球十大极寒地之一,6月平均气温仅为20℃,今年录得温度足足升了10℃以上。

类似的报道还有很多......这些都在说明,地球越来越嗨,体温、血压升得快要爆表,能量大到嗨翻天。

而人类却刚好相反,相当多的人血压、体温不升反降,生命运行的能级越来越低了。不少一线医生们都明显感觉到,现在临床上低血压、低体温、痰湿体质这些阳虚病人越来越多,“当前中国人的体质大多是虚寒体质!”(董洪涛),“阳虚之人十之八九,阴虚之人百不见一!”(李可)。

从根本上说,现在的代谢性疾病、过敏性疾病也都和阳虚有密切关系,甚至一些社会问题,例如日本存在较多的不婚族、低欲望社会群体,从阴阳角度看,也和阳虚有关。阳虚到一定程度,思想会偏于悲观,缺乏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远大志向,连动物层面基本的生殖需求都会消失。

美国的一项科学研究似乎也说明阳虚的问题: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体温在逐渐下降。19世纪的统计数据表明,成年人的平均体温在持续下降,不到200年从37℃降到36.6℃。可以说人类37℃体温已成为历史。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38433061)

低血压与高血压

NO.1

为什么高血压病人比低血压的多那么多?

谈到低血压、低体温的症状越来越多,可能有些人存在错觉:现在不都说高血压病人多吗?很少见到关于低血压的报道啊?抛开经济和资本方面的因素,主要原因在于医学界对现在心脑血管疾病(俗称中风)频发的宏观认识侧重于高血压风险。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症状研究很多,各种药理作用下的应急性降压药物研发方面投入大,所以针对高血压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多,病理药理等学术体系相对完善,临床药物比较齐全。我们接触到的科普文章中有关高血压的自然就多。而低血压风险不象高血压那么明显和直接,对此人类的认识还不是十分深入,相对公开的资料也比较少。

很多医生在临床上都接触过血压明明不高,甚至稍低,但依然中风的病人,一定规结到应激性急性高血压显然太牵强。所以心脑血管疾病绝不只发生在高血压病人身上。其实大家稍微思考一下就明白,血管为什么会瘀堵形成血栓?血压低、流速慢的可能性更大,这样才容易瘀堵血管,血管堵了心脏才会加压泵血,去努力冲开。如果把高血压当作血栓的成因,那就本末倒置了。

现在医学界已经认识到低血压、低体温生理特征对健康的重要影响,相信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人类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认识会越来越全面,到时可能大家耳熟能详的不只降压药,还有大量的升压药。

《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道德经》里也说“人法地,地法天”,为什么这次人类没有和地球同步,能量日益升高呢?

当前人类低血压、低体温的成因

主要在于生活方式的转变

过去人类以自然的方式生存,渔樵耕读,各方面受自然的影响非常大,地球步人类亦步,地球趋人类亦趋,基本能做到和自然同步。

现在则改变太多,人类和自然似乎走了不同的方向。

自然界运动自然界的,人类过人类自己的日子,夏天太热,马上用空调造出冬天,所以受自然影响小了许多。

具体到生产生活中,体力劳动在减少,脑力劳动在增加。人们劳心而不劳力,导致了现在脑力智力在进步,而体力在退步的现象。

在上有老人下有子女的中年人群体中,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自己身体不如爷爷那一代,儿子还不如自己这一代。

爷爷那一代人中,从小到大,甚至到老,很多人都经历了长时间的体力劳动,身体肌肉、臓腑等各项机能在不断使用中得到锻炼。幼时只要能吃饱,老了不胡吃海塞,身体基本都不错。现在见到的爷爷辈的高血压病人,基本是饮食控制不好的,营养过剩导致痰湿体质,从而升压以自救、自我调节。当然有少数人肝阳独亢于上,性格使然。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身体基础好,只要控制好饮食,适当锻炼,实现高血压的逆转并非不可能。

中年人这一代,幼时到青春期经历过一定的体力劳动,离开学校逐渐转为以脑力劳动为主。工作后虽经历了长时间四体不勤的日子,但如果平时稍加体育锻炼,基于20岁前打下的良好基础,身体也能维持在不错的状态。现在另一个高血压群体,所谓老年病年轻化,也就是中年这一代中管不住嘴、迈不开腿的个别人。但不管怎么说,还能有能量去升高血压,要感谢小时候搬过的每一块砖,拉过的每一车煤,挑过的每一担谷。

儿子这一代,伴着电视电脑长大,从小户外活动就少,更不要说体力劳动了。一个人的身体,需要靠小时候尤其是青春期的体力劳动夯实。如果缺了这一课,就很难做到“阴平阳秘”,和长辈们经过长时间体力劳动的身体相比,阳不够秘,就容易怕冷怕热,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弱一些。

例如针对现在孩子们身上出现的各种各样过敏性疾病,西方医学上确认的过敏源有几百种之多,虽然这种“外求”的思维不能算错,但从“内求”的角度看来,更重要原因则是身体素质不够强。

缺了课就要补,补课的方法是体育运动。对男孩子来说,最能模拟体力劳动的运动方式是“打篮球”;对女孩子来说,最能模拟体力劳动的运动方式也是“打篮球”。(啰嗦两遍只是为了强调,希望家长,尤其是妈妈们重视。)

低血压、低体温等阳虚低能状态

对健康的负面影响

首先是正气不足,也就是免疫力降低,对外界自然环境风寒暑湿的变化、社会环境荣辱得失的影响,以及情志方面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调节都可能出现问题,成为疾病的诱因。

在这次对抗新冠疫情过程中,中医专家组多次提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最好的预防措施是平静情绪,充分休息,不过劳不熬夜,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证自己身体时刻处于良好状态。现代病理学研究证明,肿瘤疾病的发生,和长时间免疫力降低密切相关。一些研究也发现,血压高一点,体温高一点,对肿瘤的预防和治疗都有积极作用。

其次低血压、低体温等人群身体各项机能,尤其是心臓,都处于弱运行状态。一旦工作或其他原因需要气血稍多,而心臓不能及时供应,往往出现不适。

轻微表现可能有:易感冒、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疲劳、脸色苍白、消化不良、晕车船等;严重的会出现直立性眩晕、四肢冷、心悸、呼吸困难、共济失调、发音含糊,甚至昏厥,需长期卧床。

这些症状主要因血压、体温下降,导致血液循环缓慢,远端毛细血管缺血,以致影响组织细胞氧气和营养的供应,二氧化碳及代谢废物的排泄。特别是影响了大脑和心臓的血液供应。

迁延日久会使机体功能大大下降,现出视力、听力、嗅觉下降,诱发或加重老年性痴呆,头晕、昏厥、跌倒、骨折发生率大大增加。乏力、精神疲惫、心情压抑、忧郁等情况经常发生。

低血压病情严重后,患者可出现每当变换体位或其他原因引发气血供应严重不足,发生晕厥,以致被迫卧床不起,甚至诱发脑梗塞、心肌缺血、心梗等。

长出现了低血压、低体温,该怎么办?

低血压、低体温就其本质来说,都属阳虚。

第一要做到生活中不伤阳气。早卧早起,无厌于日。休息好,不熬夜。天热时空调不宜太冷。饮食避免寒凉,吃饭先热后冷。运动适当,最好的运动是篮球,其次慢跑,以稍疲劳为度,不宜过分。

第二对盐的理解。在高血压的饮食禁忌中,医生常会要求病人少盐。高钠食品是高血压的诱发因素之一已有定论。既然高盐导致高血压,对低血压人群来说,就不再适宜低盐饮食,适当吃咸点才有帮助。

《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补之,甘泻之。”《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辨心脏病证文并方》对此的解读是“心德在耎。故经云:以咸补之。”意思是咸可以补心。

当人心气虚或心阳虚时,适当增加盐的摄入量,可以起到补心气的作用。同理,增加心臓正能量,让人乐观一点、积极一点、开心一点,甚至工作繁重精神压力大时,多吃点咸的东西,能够提振心阳。咸给人带来的快乐附合“心德在耎”的本性,是正面的,帮助心臓的。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吃多了咸的东西,一定要多喝水,而且是热水,绝对要忌冷食,否则有害无益。为什么?因为“过咸则血凝”,所以多喝热水,是为了平衡掉咸的负作用,避免血凝,做得更专业一点可以考虑向川芎和细辛的方向走。

顺便说一说甜,“甘泻之”,意思是甜的东西泻心气心阳。现代科学认为甜能缓解紧张情绪,甜食使人快乐的观点在一定范围内比较流行。但甜产生的这种短时的缓解紧张情绪并不能解决问题,相反,还有些以酒浇愁的味道,最终在心中都要尘归尘土归土,发展方向为心阴实。吃多了甜食,脑子会转得慢,这一点大家都有体会吧?

所以,我们不提倡成年人经常吃甜食,除了土克水,甜伤肾这层原因外,甜还泻心,影响心系正常功能。现在市面上甜食、甜饮料琳琅满目,很受年轻人喜欢,时间长了吃点喝点解馋没问题,但不要靠它们过日子。倪海厦老师说过,甜食和饮料是给情敌和仇家准备的。

第三是艾灸。在大自然林林总总数万种能提供热量的物质中,艾灸的能量最接近人体正气,既能温阳散寒,又能疏通经络,逐湿化痰,常用穴位有内关、心俞、三里、阴交等。

艾灸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封固”。当人体存在一些失精、亡血、泄泻、失神等收敛失司问题而出现“漏”的情况下,艾灸可以起到“封固”的作用,防止精气神进一步流失。现在有一种类型的失眠,是由于精神压力大而引起的过渡应激反应,人晚上躺在床上还在浮想连篇思虑万千,神游天外收不回来,漏神的同时,还在暗耗肾精。这时在心俞施“旋灸”以封固,在太溪施“雀啄”以下收,配合其他敛神的方法,见效会特别快。

第四中医药调养。补益心阳的中药有很多,附子、桂枝、丹参、柏子仁、远志、茯神、合欢等。药食同源,大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以改善低血压、低体温的身体状况,使身体越来越好,远离疾病。

#心脑血管#低血压#高血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